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所谓(所謂)  拼音:suǒ wèi
所说的。《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éi
举动、行为。如:「他在外所为与我无关。」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èi
原因。如:「所为何事?」
分類:所为原因
《國語辭典》:不服  拼音:bù fú
1.不甘心、不服气。《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惧万民之不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也作「不伏」。
2.不适应。如:「不服水土」。
《国语辞典》:不认(不认)  拼音:bù rèn
1.不接受。如:「你乱加房钱,我可不认!」
2.不承认。如:「这辆车明明是你撞坏的,你不认也不行。」
《國語辭典》:翻把  拼音:fān bǎ
1.敌对的一方被打败以后,重占上风。如:「不让地主翻把。」
2.不承认说过的话,不认帐。
《漢語大詞典》:诋谰(詆讕)
(1).抵赖;不承认。詆,通“ 抵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上责 万岁 , 万岁 詆谰;上怒,命斩之。” 胡三省 注:“詆,拒讳也。谰,逸辞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董中正:“乞少缓,詎敢詆谰。”
(2).毁谤污蔑。 明 刘凤 《续吴先贤赞·陆粲》:“俗善詆谰,狱为乱,乃咸取伏法,人尤快之。” 清 钱谦益 《故工科右给事中临安王君墓表》:“当发难之初,小人之蜚语詆谰,尽力而排君者,数人而已。”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 蜀 魏 争正闰, 岛 索 互詆谰。”
《漢語大詞典》:反诬
不承认对方的揭发指摘,反过来诬告对方。
《國語辭典》:抵赖(抵賴)  拼音:dǐ lài
拒绝、不肯承认。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水浒传》第一八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裍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也作「抵谰」。
《國語辭典》:否认(否認)  拼音:fǒu rèn
不承认。如:「他否认将在近期内结婚。」
《國語辭典》:否定  拼音:fǒu dìng
对事物作不赞成的决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任意否定自己。」
《國語辭典》:混赖(混賴)  拼音:hùn lài
1.推托而不肯承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僧人明知事已露出,混赖不过,只得认道:『委实杀了妇人是的。』」
2.将过失或责任推诿给别人。《红楼梦》第六一回:「前儿那两篓还摆在议事厅上,好好的原封没动,怎么就混赖起人来!」
3.将别人的利益、好处冒认为自己的。《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孤本元明杂剧。衣袄车。第四折》:「原来是黄轸混赖狄青的功劳,将黄轸推转,杀坏了者!」
《國語辭典》:问诸水滨(問諸水濱)  拼音:wèn zhū shuǐ bīn
春秋时,齐国以未进贡周室和周昭王南征溺死于汉水的罪名攻打楚国,楚国使者认为贡物未送是楚君的罪过,但昭王溺死于汉水之时,楚国势力尚未达汉水,应去问汉水边的人。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后以问诸水滨比喻两不相干。
《国语辞典》:不认帐(不认帐)  拼音:bù rèn zhàng
不承认这件事。如:「这笔帐款有你的签名,不怕你不认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万一家中忌讳,故意不认帐起来,这事也是有的,须要防他。」
分类:不承承认
《国语辞典》:漂帐(漂帐)  拼音:piào zhàng
不承认或不还清债务。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怎能漂帐不还呢。」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之妓》:「或不名一钱,或不能清偿,谓之『漂帐』,盖如物之入水而漂去也。」也作「漂账」、「赖帐」。
《国语辞典》:唯名论(唯名论)  拼音:wéi míng lùn
既不承认普遍概念存在于实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认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学主张。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相对于实在论而言。
《國語辭典》:矢口否认(矢口否認)  拼音:shǐ kǒu fǒu rèn
发誓坚持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