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借字  拼音:jiè zì
1.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
2.借贷财物的凭證,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
《國語辭典》:字典  拼音:zì diǎn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编次,并解释文字音义形体,以备查检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韦氏大字典》。
《漢語大詞典》:音句
读音和断句。晋书·庾亮传:“读书无从受音句,顾问未尝遇君子。”
《國語辭典》:破读(破讀)  拼音:pò dú
同一字形因意义不同而读成另一个音,称为「破读」。
《國語辭典》:破字  拼音:pò zì
1.用本字音,读经传中的假借字,以求经义,称为「破字」。如《论语。学而》篇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一句中以悦读说,其义亦作悦。
2.拆字,一种算命方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潘、陆诸子离合诗、赋、栻卜、破字经,及鲍昭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
《國語辭典》:注音  拼音:zhù yīn
用同音字或符号标明文字的读音。
《漢語大詞典》:声旁(聲旁)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 形声 ”。
《國語辭典》:形声(形聲)  拼音:xíng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字。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如江、河二字,从水取义,以工、可分标其声。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类为主,再取其声组合而成。也称为「谐声」、「象声」。
《國語辭典》:正音法  拼音:zhèng yīn fǎ
文字读法的标准。其目的在统一读音。
《國語辭典》:俗读(俗讀)  拼音:sú dú
通俗的读音。如:「现在许多字俗读有误,但已积非成是,正确的读音反而很少使用。」
分類:习惯读音
《漢語大詞典》:响字(響字)
指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 宋 蔡梦弼 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 东莱 吕居仁 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 子美 ‘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
《国语辞典》:音序查字法  拼音:yīn xù chá zì fǎ
依汉字读音排列查字的方法。古代韵书以韵目为序,民国后按注音字母排列顺序,而大陆地区依准汉语拼音方案。
《國語辭典》:字正腔圆(字正腔圓)  拼音:zì zhèng qiāng yuán
形容说话时咬字清晰,发音正确。如:「他话说得字正腔圆,十分清晰。」
《国语辞典》:破音字  拼音:pò yīn zì
1.有多种读音的字。也称为「多音字」、「歧音字」。
2.专指音读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时作为动词,如:「吃饭」;音ㄐㄧˊ时,作「口吃」的意思。也称为「歧音异义字」。
《国语辞典》:多音字  拼音:duō yīn zì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中国文字原为一字一形体,一字音,一字义。后来,社会因时代的递嬗,而越趋复杂,语言有了变化,起初的文字不敷应用,原字形也产生变化。其中,文字因不够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讹读的影响,字音也有改变,一字多音就这样发展起来。也称为「破音字」、「歧音字」。
《國語辭典》:合口呼  拼音:hé kǒu hū
字音里有ㄨ介音或主要元音为ㄨ。如「欢」(ㄏㄨㄢ)、「呼」(ㄏㄨ)。称为「合口呼」。简称为「合口」。
《國語辭典》:调值(調值)  拼音:diào zhí
语言里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指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如国语中有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调等四种调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