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装(倒裝)  拼音:dào zhuāng
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如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即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的倒装。也作「倒置」。
《漢語大詞典》:裁辞(裁辭)
谓斟酌词句。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 沉 宋 裁辞矜变律, 王 杨 落笔得良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於良时,抑亦下辜於卑志。是致斋身搦管,沐髮裁辞。”
分類:斟酌词句
《國語辭典》:顺口(順口)  拼音:shùn kǒu
1.字句念得很顺当流畅。如:「这首诗很顺口。」
2.随口轻易的说。《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见问,便忍著笑,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店小二顺口道:『吃饭记错了好不──』,说到此处,咽住了,他意思是要说『好不会帐呢。』」
3.适合口味。如:「这道甜点,愈吃愈顺口。」
《漢語大詞典》:异句(異句)
谓词句不同。南史·文学传论:“发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写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
分類:谓词词句
《國語辭典》:窜句(竄句)  拼音:cuàn jù
改易文句。《庄子。骈拇》:「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
《國語辭典》:涵义(涵義)  拼音:hán yì
所包含的意义。如:「仔细品味咀嚼,才能确切了解句中涵义。」也作「含义」。
《國語辭典》:勾乙  拼音:gōu yǐ
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标上引号(「」),表示要抄录下来的资料,因引号易画成像乙的形状,故称为「勾乙」。
《漢語大詞典》:标句(標句)
谓撰写词句。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标句清新,发言哀断。”
分類:撰写词句
《國語辭典》:打油诗(打油詩)  拼音:dǎ yóu shī
一种内容俚俗谐谑、格律也不太讲究的旧诗体。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四。覆窠俳体打油钉铰》:「江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也称为「打狗诗」、「打油腔」。
《漢語大詞典》:赘句(贅句)
冗赘的词句。 清 张潮 《幽梦影》:“ 许氏 説文分部,有止有其部而无所属之字者,下必註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赘句殊觉可笑,何不省此一句乎?”
分類:词句
《漢語大詞典》:乙正
谓勾正词句的倒误。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人之情”:“两句传写互易……当乙正。”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毋或弗敬’原作‘毋弗或敬’,乃误倒,今为乙正。”
分類:词句
《漢語大詞典》:错辞(錯辭)
谓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错,通“ 措 ”。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国语辞典》:只言片语(只言片语)  拼音:zhī yán piàn yǔ
零星片段的话或词句。如:「他自离家后,杳无踪迹,未曾捎来只言片语。」
《國語辭典》:摘句寻章(摘句尋章)  拼音:zhāi jù xún zhāng
1.读书只顾逐章摘录语句,而不深入研究义理。元。汤式〈一枝花。心怀雨露恩套。梁州〉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也作「寻章摘句」。
2.写作时,只知套用前人的章法、语词,毫无创意。如:「他那篇论文只是摘句寻章之作,怎会得奖呢?」也作「寻章摘句」。
《國語辭典》:望文生义(望文生義)  拼音:wàng wén shēng yì
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词句正确的内容。《孽海花》第四回:「不论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实證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也作「缘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