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搜 → 搜蒐”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翻腾(翻騰)
(1).飞腾;翻滚。 北齐 刘昼 新论·均任:“夫龙蛇有翻腾之质,故能乘云依雾。”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诗:“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则你那口似悬河。”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沙汀 《选灾》:“他不停地翻腾着,每醒一次又一定深深叹一口气。”
(2).形容思潮起伏。 巴金 《寒夜》八:“‘我--我--’他费力吐出了这两个字,心上一阵翻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多少事在他心里翻腾,他不能睡。” 臧克家 《关于〈长诗选〉》:“直到现在,提起当年,我的心潮还是翻腾不已。”
(3).翻动;搜寻。《再生缘》第七回:“金银细软翻腾尽,桌椅橱箱记点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那些扦子手,便逐一翻腾起来,闹了个乱七八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杜善人 说:‘我箱箱柜柜,都叫你们翻腾了,还有啥呢?’”
(4).指旧事重提。《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前头的事还去翻腾他做甚么!”
(5).形容吵闹不安。红楼梦第五五回:“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孽海花》第三五回:“当夜就得回来,稍迟了约定的鐘点,就闹得你家宅翻腾。”
(6).变化;改作。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至於近时,则翻腾百种,愈出愈奇。” 元 俞琰 《席上腐谈》:“以此见幞头之製,亦是展转翻腾,故其样今古不同如此。”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见了这景物翻腾非前日,不由人几般儿心下猜疑。” 赵树理 《“小戏”小谈》:“假如我不顾人家原有的基础,想趁势露一露我的才华,我就重新翻腾一下……这样一来,富则富矣,可是要我自己去看我是不会再看的。”
《漢語大詞典》:搜讨(搜討,蒐討)
(1).谓深入研究探讨。魏书·李琰之传:“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 清 毕沅 《王隐〈晋书地道记〉总序》:“余年来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清 初学者,是纵论 唐 宋 ,搜讨前 明 的。”
蒐討:寻究探讨。明史·文苑传三·任瀚:“ 瀚 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蒐讨。” 清 钱谦益 《送张处士赴辽东参谋序》:“我诚激厉士心,蒐讨军实,用束伍之法,讲火攻车战之制,守必固,战必克。”
(2).搜寻;访求。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於时昏晦,默无所覩,忽失 捷飞 所在。 遵言 惊叹,命 志诚 等分头搜讨!” 宋 韩琦 《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明 徐渭 《观潮》诗:“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3).搜索讨伐。魏书·蠕蠕传:“车驾次於 兔园水 ,去 平城 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明史·祖宽传:“ 象昇 命 宽 与 祖大乐 等入山搜讨。”
《漢語大詞典》:搜剔
(1).搜寻。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绍功嗣德,搜剔幽昧。”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诗:“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清 戴名世 《龙鼻泉记》:“余好山水,多搜剔奇异。”
(2).挑剔;检查。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寝庙游衣冠:“ 陆机 作文以讥切之,但知搜剔其过,不復审諦其自也。”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因司官 王惠 出去做官,降了 寧王 ,后来朝里又挐问了 刘太监 ,常到部里搜剔案卷。”
(3).搜刮掠夺。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直教你无计能逃,有路难超,搜剔尽皮格也那翎毛。”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五:“彼哉饕餮子,搜剔穷錙銖。”
《漢語大詞典》:求索
(1).寻找;搜寻。《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唐 白居易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诗:“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之二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 许 氏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花城》1981年第1期:“他苦苦地求索,终于找到了关系,决定奔赴 东北 参加抗 日 联军。”
(2).索取;乞求。战国策·魏策四:“ 秦 之求索,必不可支也。”《韩诗外传》卷一:“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后汉书·韩韶传:“餘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文敏 以 宋 宗姓,仕 元 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郑回 劝 异牟寻 说: 中国 有礼义,很少求索财物。”
(3).探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 修黎 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猛进而不退转,浅人之所观察,殊莫可得其渊深。”
《漢語大詞典》:搜觅(搜覓)
犹搜寻。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法智 ﹞后为 姚兴 将,从征索虏,军退失马,落在围里……而军过搜觅,輒无见者,遂得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几徧,竟无踪兆。”
分類:搜寻
《漢語大詞典》:穿求
搜寻;寻求。后汉书·儒林传论:“至有分争王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
分類:搜寻寻求
《漢語大詞典》:穷搜(窮搜)
极力搜寻。 明 杨珽《龙膏记·罗织》:“穷搜,谩把 范雎 拉胁追求。”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先师遗书,冥讨穷搜,而四卷古本讫不可得见。” 刘揆一 《黄兴传记》:“方抵 沅陵 ,谁知釐卡从前商船中搜出私盐等违禁物,故在吾舟穷搜苦索,遂被洩露。”
分類:极力搜寻
《漢語大詞典》:搜寻(搜尋)
搜索;寻找。梁书·徐勉传:“自今春舆驾将亲六师,搜寻军礼,閲其条章,靡不该备。”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及夜,果失 隐娘 所向, 锋 大惊骇,令人搜寻,曾无影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与我搜寻出些巧言,去那官人行劝一劝。” 郁达夫 《为晓音女士题海粟〈芦雁〉》诗:“万里南飞客感深,露香菰米费搜寻。”
《漢語大詞典》:需索
(1).搜寻,求取。《宣和遗事》后集:“时左藏库金帛已罄尽,乃於宫中需索得金鐶等八百两与之,其人不谢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后弟所分荡尽,復从兄需索。”
(2).敲诈勒索。《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皂隶之所殴駡,胥徒之所需索,皆相良者而施之暴。” 陈少伯 《兴中会革命史要·台湾方面之活动》:“﹝年老人﹞看见我进去,以为又是 日本 人藉端需索了。”
《漢語大詞典》:钩索(鉤索)
亦作“钩索”。 探究搜寻。 宋 叶适 《〈巽岩集〉序》:“方将鉤索质验,贯殊析同,力诚劳而势难一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遣》:“阴贼刻深,好鉤索人情深浅。”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评论家的职责在于:从作品中,无所孑遗地钩索这些艺术见解,然后归纳为理论,归结为规律。”
分類:探究搜寻
《漢語大詞典》:搜阅(搜閲,蒐閲)
(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北拒 袁绍 ,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 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 ( 李通 )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 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搜集查阅。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 文正 守 钱塘 ,过 姑苏 ,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
蒐閲: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 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搜罗考核。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漢語大詞典》:钩取(鉤取)
搜寻索取。三国志·魏志·田豫传:“竞欲与谋,求入海鉤取浪船。”宋史·边肃传:“帝以三司鉤取无法, 至道 初,置行帐司,以会财用之数。”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唯一方法则在鉤取 难先 ,供以为杀彼之张本耳。”
分類:搜寻索取
《漢語大詞典》:徵搜
征召搜寻。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徵搜。”
分類:征召搜寻
《漢語大詞典》:句索
犹搜寻,搜索。 清 王夫之 《显考武夷府君行状》:“ 张献忠 陷 衡州 ,句索不孝兄弟充伪吏,日投人水中。” 清 王夫之 《显妣谭太孺人行状》:“不孝兄弟,遘皇天之厄,癸未丁亥,婴句索之酷,屡貽母以不测之忧。”
分類:搜寻搜索
《漢語大詞典》:钩探(鉤探)
搜寻探取。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三思 性倾諛,善迎谐主意,鉤探隐微。”
分類:搜寻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