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绠绁(綆紲)
绳索。三国志·吴志·吾粲传:“值天大风,诸船綆紲断絶,漂没著岸,为 魏 军所获。”
分類:绳索
《漢語大詞典》:纆缴(纆繳)
绳索。庄子·天地:“内支盈於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 成玄英 疏:“纆缴,绳也。”
分類:绳索
《漢語大詞典》:五尺
(1).见“ 五尺之童 ”。
(2).俗称牵引畜牲的绳索。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江陵村侩》:“‘此我家大郎所自搓者五尺,安得在汝手?’五尺者,土人称挽畜产绳繂之名也。”
(3).指床。 清 黄生 义府·冥通记:“‘一五尺安北壁,一方五尺安牕下。’--当时呼牀为五尺。”
《國語辭典》:五尺之童  拼音:wǔ chǐ zhī tóng
未成年的孩童。《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漢語大詞典》:金绳(金繩)
(1).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1)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2).佛经谓 离垢国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华经》:“国名 离垢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
(3).借指地平线。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康有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 香港 灯。”
《國語辭典》:缧绁(縲紲)  拼音:léi xiè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绁」。
《國語辭典》:缧绁(縲絏)  拼音:léi xiè
古代用以捆绑罪犯的黑色绳索。后比喻监狱。《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悽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绁,赖程昱等救免。」也作「累绁」、「缧绁」、「累绁」。
《漢語大詞典》:铃索(鈴索)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國語辭典》:浮桥(浮橋)  拼音:fú qiáo
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置木板而造成的桥。《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曹操在渭河内,将船筏锁鍊作浮桥三条,接连南岸。」
《國語辭典》:羁绁(羈絏)  拼音:jī xiè
马络头与马缰。《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
《漢語大詞典》:一绳(一繩)
(1).一根绳索。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后汉书·徐稺传:“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新唐书·王重荣传:“ 珂 恃 太原 侮慢我,尔持一绳缚之。”
(2).犹一行。 清 黄景仁 《清平乐·河间晓发》词:“茅檐士銼,著箇凄凉我,替戾声催装上驮,冷雁一绳先过。” 清 吴蔚光 《齐天乐·雁》词:“西风不管,共衰柳寒鸦,一绳吹乱。”
(3). 清 代计算田亩的一种单位。《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顺治 元年设立官庄,是时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设为纳银庄头,愿领入官地亩者,亦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每四十二亩为一绳。”
《國語辭典》:贯索(貫索)  拼音:guàn suǒ
星座名。在天市垣,有九星连锁在一起,为三至五等星。也作「天狱」。
《漢語大詞典》:菅蒯
(1).茅草之类。可编绳索。 汉 王逸 《九思·遭厄》:“菅蒯兮壄莽,雚苇兮仟眠。”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变泥沙为丹雘之姿,植菅蒯作芝兰之秀。”
(2).喻微贱的人或物。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陛下不弃菅蒯,爱同丝麻。”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清 唐孙华 《赠夏重》诗:“恶草等菉葹,微材仅菅蒯。”
(3).指草鞋。 唐 刘商 《赠严四草履》诗:“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
《漢語大詞典》:带索(帶索)
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太山 ,见 荣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诗:“或乏担石储,或穿带索衣。”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试将茹荼带索,以毕餘生。”
《國語辭典》:絷维(縶維)  拼音:zhí wéi
本指用绳索绊住或拴住。语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比喻挽留人才。
《漢語大詞典》:短绠(短綆)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荀子·荣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杨倞 注:“綆,索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自怜循短綆,方欲问 长沮 。”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效奇乏良策,汲深慙短綆。”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娥 。”参见“ 短綆汲深 ”。
《國語辭典》:短绠汲深(短綆汲深)  拼音:duǎn gěng jí shēn
比喻才能不足,无法胜任。参见「绠短汲深」条。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序〉:「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
分類:才力不称
《漢語大詞典》:朽索
朽腐的绳索。《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因以为典,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唐 元稹 《乐为御赋》:“听析招之什冀絶跡於覆车,赋盘游之词俾虑危於朽索。”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马》诗之一:“非缘爱物图神骏,要识兢兢朽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