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悲号(悲號)  拼音:bēi háo
悲伤的痛哭。《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汉书。卷四五。伍被传》:「悲号仰天,叩心怨上。」也作「悲嚎」。
《漢語大詞典》:苦调(苦調)
(1).犹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此金玉声。”
(2).忧伤悲凉的声调。 清 黄景仁 《蕲口》诗:“中宵冰雪悄难寐,苦调哦彻朝霞天。”
《漢語大詞典》:哀响(哀響)
悲凉的乐声。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欲陨之叶,无所假烈风;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周咏 《杂诗》:“一弹再三叹,哀响入云岑。”
分類:悲凉乐声
《漢語大詞典》:哀筝
悲凉的筝声。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高谭娱心,哀筝顺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哀筝伤老大,华屋艷神仙。” 宋 张先 《菩萨蛮》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
分類:悲凉
《漢語大詞典》:凉声(涼聲)
悲凉肃杀的声音。 明 文徵明 《冬夜》诗:“凉声度竹风如雨,碎影摇窓月在松。”
《國語辭典》:凄婉(淒婉)  拼音:qī wǎn
形容声音悲伤而婉转。如:「凄婉的笛声,让听者潸然泪下。」
《漢語大詞典》:哀咽
(1).悲伤哽咽。《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重惟痛恨,言增哀咽。” 唐 无名氏 《冥音录》:“﹝女﹞每至节朔,輒举觴酹地,哀咽流涕。”
(2).形容声音悲凉而滞涩。 明 李东阳 《捕鱼图歌》:“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
《漢語大詞典》:悲角
悲凉的号角声。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國語辭典》:凝咽  拼音:níng yè
哽咽不停。宋。柳永〈应天长。残蝉渐绝〉词:「休效牛山,空对江天凝咽。」
《漢語大詞典》:凄异(凄異)
哀伤变色。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餘人,皆当时文士,无不悽异。”
谓凄惨悲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凄,一本作“ 凄 ”。 清 龚自珍 《知归子赞》:“不知有佛也,乃遁而之於惝怳、曲屈、凄异、幽灵、孤譎之一境。”
谓凄惨悲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 林景行 《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诗:“北来客亦秋,刺景满凄异。”
《漢語大詞典》:哀激
指声音悲凉而激越。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 牙 旷 高徽, 义 渠 哀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惟《商书》时有哀激之音。”
《漢語大詞典》:酸冷
酸楚悲凉。 宋 苏轼 《颍川初别子由》诗之一:“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茅盾 《萧伯纳来游中国》:“可是我们在笑中一定也要感到一缕的酸冷罢?”
分類:悲凉
《漢語大詞典》:凄泪(淒淚)
凄然下泪。魏书·李彪传:“自 太和 以降,有负罪当陷大辟者,多得归第自尽。遣之日,深垂隐愍,言发悽泪,百官莫不见,四海莫不闻,诚足以感将死之心,慰戚属之情。”
寒凉;悲凉惨淡。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颜师古 注:“凄泪,寒凉之意也。” 王先谦 补注:“凄泪,与凄厉义同。”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廼秋序之甫交兮,气凄泪而憯惻。”
《漢語大詞典》:楚角
指悲凉的角声。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孤灯闻楚角,残月下 章臺 。”
分類:悲凉角声
《漢語大詞典》:凄戾(淒戾)
亦作“ 悽唳 ”。 悲凉。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引此,作“悽唳”。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其源出于 王粲 ,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清 黄宗羲 《〈谢莘野诗〉序》:“ 莘野 之诗,叙丧乱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错,能备五声者也。”
见“ 凄唳 ”。
分類:悲凉
《漢語大詞典》:凄唳(淒唳)
见“ 悽戾 ”。
亦作“ 凄戾 ”。 形容声音凄切悲哀。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以土木之崇高、虫鏤之刻画、金石之清音、丝竹之凄唳,以之为美。”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 刘琨 之作,善为凄戾之音,而出以清刚。”
亦作“ 凄戾 ”。 形容声音凄切悲哀。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瑶簧凄戾,羽磬玲瓏。幽人啸月,杂珮敲风。” 明 刘基 《钟山作》诗之十二:“槁叶含风弹夜絃,蟪蛄凄唳答寒蝉。” 清 金农 《碧澜堂寄王豫》诗:“此间丝竹声凄唳,善病 王郎 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