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击越(擊越)
(1).谓雷霆下击。 唐 孙樵 《迎春奏》:“冬之日,陛下地气不掘洩,室屋不彻发,则 丰隆 不敢击越,百蛰塞穴矣。”
(2).激越。形容声音激扬清越。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而崖簷之泉,鏗訇击越,如闻风涛之声。”
《漢語大詞典》:骋越(騁越)
犹激越。 清 方履篯 《拟嵇叔夜〈琴赋〉》:“拟箾籥而骋越,惩笙簧而淳懿。”参见“ 激越 ”。
分類:激越
《漢語大詞典》:激越
(1).高亢清远。 汉 班固 《西都赋》:“櫂女謳,鼓吹震,声激越,謍厉天。”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羽觴飞翔,匏竹激越。” 清 江炳炎 《琵琶仙·乙巳二月》词:“谈往事,苍凉激越,更呼饮 武功 遗宅。”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他说到末了,声音转为激越,神色也颇飞扬,正像一个在行的煽动家。”
(2).激扬;激动。 三国 吴 杨泉 《物理论》:“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 宋 苏轼 《清风阁记》:“风起於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汎汝之轩窗栏楯幔帷而不去也。”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归视所为文,见其辞采工丽可爱也,议论激越可爱也。”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只有在感情激越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新鲜感人的语言。”
《漢語大詞典》:散越
(1).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
(2).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分類:激越激扬
《漢語大詞典》:翰厉(翰厲)
犹激越。 晋 索靖 《草书状》:“骋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
分類:激越
《漢語大詞典》:躁越
犹激越。谓情绪高昂。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琵琶筝笛,令人躁越。”
《漢語大詞典》:弹指(彈指)
(1).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流,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年光弹指过,世事转头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转瞬而即灭,一弹指而倏生。” 郭沫若 《北上纪行》诗之五:“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
(2).捻弹手指作声。原为 印度 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法华经·神力品》:“一时謦欬,俱共弹指。” 智顗 文句:“弹指者,随喜也。” 吉藏 义疏:“弹指者,表觉悟众生。”南史·王敬则传:“ 顺帝 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缘。”
(3).表示情绪激越。新唐书·敬晖传:“ 暉 每椎坐悵恨,弹指流血。” 宋 文天祥 《与湖南大帅江丞相论秦寇事宜札子》:“凡怀忠愤,无不弹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弇州山人四部稿:“先人闻报,弹指唾駡,亦为所詗。”
《漢語大詞典》:激烈
(1).激越高亢。文选·苏武〈诗〉之二:“长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 吕延济 注:“激烈,声高也。” 唐 李白 《拟古》诗之二:“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明 刘基 《为詹同文题〈观潮图〉》诗:“君歌曲终响未终,我歌激烈留征鸿。”
(2).激昂慷慨。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裴公 辞激烈, 袁相 涕飘零。”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清 朱国汉 《文丞相祠》诗:“ 厓山 激烈原非易, 柴市 从容更较难。”
(3).猛烈,剧烈。 唐 何敬 《题吉州龙溪》诗:“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沚。” 蔡元培 《世界语联合大会开会词》:“但是人类的联想作用,非常复杂;人类的好胜心,又非常激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猛地一惊,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脏激烈地跳了起来。”
(4).激动。 明 高启 《送王推官赴谯阳》诗:“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胶鬲 闻言,心中甚是激烈。”
(5).急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縲紲,殊莫名其妙。”
《漢語大詞典》:激扬(激揚)
(1).激荡冲溅。《淮南子·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 涑水 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匹马度 睢水 ,清风何激扬。” 杨朔 《雪浪花》:“我觉得, 老泰山 恰似一朵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2).激动振奋。汉书·儒林传·张山拊:“近事,大司空 朱邑 ,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唐 杜甫 《沉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扬。” 冰心 《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感到庄严。”
(3).激励宣扬。后汉书·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以古之为诗,取其宣道情致,激扬政化。”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加以报舘之终日激扬,大众之互相鼓励,日进而愈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他们中的有些人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激扬声名,甚至做出许多矫情的事情,以博取察举、征辟。”
(4).激越昂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无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葢其所习以 山谷 为宗,故不惟音节激扬,而风骨义味,足追古作。” 金一 《文学上的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 丁玲 《阿毛姑娘》:“ 阿毛 觉得那歌声非常单调,又不激扬,只是苦于不能说清那自己从歌声中得到的反感,于是就把脚步放慢了。”
(5).见“ 激浊扬清 ”。
《漢語大詞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於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平剧为旧时代产物,不少教忠劝孝,激浊扬清之作。”亦作“ 激扬清浊 ”。 北周 庾信 《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亦省作“ 激扬 ”、“ 激清 ”。晋书·康帝纪论:“帝亦克俭于躬,庶能激扬流弊者也。” 唐 李白 《上留田行》:“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公之旨也,岂徒正尔之名,盖将成尔之德,激清学校。”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激越
(1).高亢清远。 汉 班固 《西都赋》:“櫂女謳,鼓吹震,声激越,謍厉天。”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羽觴飞翔,匏竹激越。” 清 江炳炎 《琵琶仙·乙巳二月》词:“谈往事,苍凉激越,更呼饮 武功 遗宅。”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他说到末了,声音转为激越,神色也颇飞扬,正像一个在行的煽动家。”
(2).激扬;激动。 三国 吴 杨泉 《物理论》:“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 宋 苏轼 《清风阁记》:“风起於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汎汝之轩窗栏楯幔帷而不去也。”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归视所为文,见其辞采工丽可爱也,议论激越可爱也。”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只有在感情激越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新鲜感人的语言。”
《漢語大詞典》:清冽
亦作“ 清洌 ”。
(1).清澄而寒冷;清凉。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丛春园:“予尝穷冬月夜登是亭,听 洛水 声,久之,觉清洌侵人肌骨,不可留,乃去。” 茅盾 《风景谈》:“空气非常清洌,朝霞笼住了左右的山。”
(2).清醇;清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露水:“秋露造酒最清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东关城下之泉,味自清冽不可没。” 萧平 《三月雪》:“走近山脚的时候,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带来了清洌的花香。”
(3).声音清脆激越。 明 林鸿 《巫峡啼猿送邱少府归四明》诗:“商声清洌羽声乱,倏忽东崖復西涧。”《孽海花》第九回:“﹝ 雯青 与 采云 ﹞正在流连赏玩,忽见一人推门直入……发出一种清冽之音,説道:‘我要你们俩説话哩!’”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啊,我的精神如能像那蝉子的声音那样的清洌而玲珑呀!”
《漢語大詞典》:壮烈(壯烈)
(1).豪壮激越。后汉书·袁绍传:“ 配 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旧唐书·黄巢传:“ 河中 节度使 王重荣 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 《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2).壮盛。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3).谓功业。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漢語大詞典》:清激
(1).水流清澈湍急。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三:“拕舟入其间,溪流正清激。” 明 文徵明 《宜兴善权寺古今文录叙》:“谷巖幽窅,流瀨清激。”
(2).谓清明自励。《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 洪兴祖 补注:“此言沉沦於世俗者,困而不能达。清激以自厉者,介而不能通。”
(3).声音清亮激越。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扬蛾微眺,芳声清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二》:“引声喉囀,清激慷慨。”
《漢語大詞典》:清烈
(1).高尚的功业。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太守 张温 等相与嘆曰:‘铭勒显於钟鼎,清烈光于来裔。’”
(2).(香气)清郁强烈;(声音)清晰激越。《西游补》第七回:“清烈蔷薇露一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 嘉祥 李生 ,善琴。偶适东郊,见工人掘土得古琴,遂以贱直得之。拭之有异光;安絃而操,清烈非常。”
《漢語大詞典》:激宕
激越跌荡。多用以形容诗文风格。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孙一元》:“ 山人 诗激宕处亦是摹 杜 ,而练句练字时入於 王摩詰 、 孟襄阳 、 岑嘉州 诸公间。”
《漢語大詞典》:铅筑(鉛筑)
即筑。古击弦乐器,其声激越凝重。 清 黄宗羲 《查逸远墓志铭》:“戹屯之歌,铅筑之声,杂然出於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