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吁号(籲號)
呼号。 汉 王充 论衡·道虚:“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
哀声呼求。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百姓无辜,吁号于天。”
《漢語大詞典》:怒号(怒號)
亦作“ 怒呺 ”。 愤怒呼号;大声叫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唐 杜甫 《朱凤行》:“愿分竹实及螻蚁,尽使鴟梟相怒号。”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水走絶涧下,声怒号。” 田间 《阿拉伯礼赞》:“ 地中海 在怒号。”
《漢語大詞典》:歌呼
歌唱;高吟呼号。 秦 李斯 《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坚苦的进击者向前进行,遗下广大的已经革命的地方,使我们可以放心歌呼。”
分類:歌唱呼号
《漢語大詞典》:呼号(呼號)
(1).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如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
《漢語大詞典》:悲号(悲號)
(1).悲伤呼号。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 唐 李白 《北上行》:“惨慽冰雪里,悲号絶中肠。”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次年召还,临行时,吏民环送悲号。”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他常常在慨叹,有时甚至于悲号。”
(2).悲凉的嗥叫声。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臣闻騏驥长鸣, 伯乐 昭其能;卢狗悲号, 韩国 知其才。”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鬭摧丹壁。”
《漢語大詞典》:哀号(哀號)
(1).因悲伤而呼号痛哭。南史·谢述传:“及 景仁 卒,﹝ 述 ﹞哀号过礼。”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触首灵前,哀号流血。”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通饮》:“临行之前,妻子的啜泣,女儿的哀号,使他欲行又止。”
(2).指兽类悲啼。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一:“ 楚江 巫峡 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茅盾 《子夜》十五:“﹝汽笛﹞象一匹受伤的野兽哀号求救。”
《漢語大詞典》:哀叫
(1).悲惨地呼号。《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2).指惨叫声。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每次打下去,接着籐条竹片的着肉声,就是一阵‘痛哟’,令人酸鼻的哀叫。”
《漢語大詞典》:鸣号(鳴號)
鸣呼号叫。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孙楚 《雁赋》:“泝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 宋 范成大 《八场坪闻猿》诗:“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
《漢語大詞典》:呼叫
(1).大声叫喊。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 张旭 , 吴 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 孙 为一树枝夹住,欲上不能,欲下不得,呼叫声嘶,无人知者。” 吴组缃 《山洪》九:“河滩里来来往往,走着搬运东西的村上人,彼此喧哗着,跟岸上的家属们呼叫着。”
(2).电台上用呼号叫对方。如: 黄河 ! 长江 在呼叫! 长江 在呼叫!前方发现敌机!
《漢語大詞典》:呼嗟
呼号哀叹。汉书·王莽传下:“称‘先号咷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南史·刘粹传:“远方商人至者, 谦 ( 袁谦 )又抑之。商旅呼嗟,百姓咸欲为乱。”新唐书·魏知古传:“令其(百姓)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分類:呼号哀叹
《漢語大詞典》:叫头(叫頭)
戏曲锣经。多用于剧中人情绪激动而有所呼号、控诉时。有单叫头、双叫头之分。一般使用单叫头。情绪特别高昂时,重复一次,称双叫头。
《漢語大詞典》:喘呼
喘息呼号。 唐 卢肇 《汉堤》诗:“於惟餘甿,饥伤喘呼。”
分類:喘息呼号
《漢語大詞典》:傩声(儺聲)
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冂作‘儺、儺’之声,以除逐也。” 唐 姚合 《除夜》诗之二:“儺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漢語大詞典》:惕号(惕號)
惊恐呼号。易·夬:“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王弼 注:“虽有惕惧号呼,莫夜有戎,不忧不惑,故勿恤也。”
分類:惊恐呼号
《漢語大詞典》:疾号(疾號)
高声呼号。国语·晋语四:“﹝ 叔詹 ﹞据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 詹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