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润(玉潤)
(1).礼记·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 汉 班固 《东京赋》:“﹝百姓﹞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赞》:“温乎其仁,玉润外鲜。”《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2).形容外貌光洁润泽。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 萇弘 血。” 宋 赵彦端 《鹧鸪天·箫莹》词:“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嫋娜趁幽闲。”
(3).晋书·卫玠传:“﹝ 卫玠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玠 妻父 乐广 ,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壻玉润’。”后因以“玉润”作女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明 沈璟 《义侠记·解梦》:“应招子壻称玉润,会看爱女荣闺閫。” 清 王士禛 《〈敬业堂诗集〉序》:“老友 海昌 陆先生 辛斋 ,尝携其爱壻 查夏重 词一卷见示…… 夏重 既 辛斋 玉润,且为吾友 勉斋 黄门犹子。”
《漢語大詞典》:清空
(1).明朗的天空。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诗:“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2).犹洁净。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峰图〉》诗:“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西游补》第十六回:“ 沙僧 道:‘妖魔扫尽,世界清空。’”
(3).谓中无所有。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 临平山 虽则不高,但走走究竟也有点吃力,喘气喘得多了,肚子里自然会感到一种清空。”
(4).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 宋 张炎 词源·清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之难工,以属事遣词,纯以清空出之……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 蔡嵩云 《〈乐府指迷笺释〉引言》:“ 张氏 尊 白石 ,以其古雅峭拔,特闢清空一境。”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章:“清空是 张炎 提出来的词的最高境界……他所说的清空就是空灵神韵,同 严羽 讨论的意见相同。”
《國語辭典》:外形  拼音:wài xíng
外在的形貌。如:「她的外形突出,演技精湛,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子。」
《國語辭典》:外观(外觀)  拼音:wài guān
1.观看外界的事物。如:「一国领袖须随时内审国情,外观国际情势。」《晋书。卷七五。列传。范汪》:「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2.外表的形态。如:「外观不佳」。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你的浑家教来拜我。外观不雅,休教来罢。」《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待要私下走过去听听,又恐这班仆妇丫鬟不知其中的底里深情,转觉外观不雅。」
《國語辭典》:奉祠  拼音:fèng cí
宋代五品以上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退休,多被任为宫观使等官,实无职事,只领俸禄,称为「奉祠」。《宋史。卷四二九。道学列传三。朱熹》:「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宋。陆游 奉祠诗:「乞得奉祠还自愧,犹将名姓到中朝。」
《國語辭典》:駃騠  拼音:jué tí
1.驴骡的别名。参见「驴骡」条。
2.古时骏马名,相传产于北狄。《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赵卫之女,不充后庭;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漢語大詞典》:外顺(外順)
(1).外貌和顺。易·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礼记·乐记》:“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孔颖达 疏:“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结外顺也。”隋书·李德林传:“皇帝内明外顺,经营区宇。”
(2).表面顺从。后汉书·陈龟传:“时 南匈奴 左部反乱, 龟 以单于不能制下,外顺内畔,促令自杀,坐徵下狱免。”
《国语辞典》:自恋(自恋)  拼音:zì liàn
对自己的外貌或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极度满意。心理学上也将其视为一种性格特徵,具有该种性格者会过度誇大自身的优势与长处。
《漢語大詞典》:异表(異表)
(1).不同的标志。荀子·天论:“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
(2).奇特的外貌。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传曰: 伏羲 日禄衡连珠,大目,山准龙状。”后汉书·胡广传:“夫岐嶷形於自然,俔天必有异表。”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渊角殊祥,山庭异表。”
《國語辭典》:毁容(毀容)  拼音:huǐ róng
1.毁坏面容。明。屠隆《䌽毫记。宫禁生谗》:「遣还偶尔失欢,做出许多情态,毁容截发,一发教送上鬼门关。」
2.哀戚憔悴的面容。《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戴良传》:「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國語辭典》:毁颜(毀顏)  拼音:huǐ yán
面有忧色。《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国语辞典》:惊艳(惊艳)  拼音:jīng yàn
1.惊叹女性外貌的美丽。如:「她亮丽的外貌,出众的气质,令在场人士惊艳不已。」清。钱泳《履园丛话。七。臆论。立志》:「有某公子最爱度曲,每登场,必妆束小旦,惊艳绝人,观者赞服。」
2.惊叹事物的美好。如:「她将剧中人的情感拿捏得丝丝入扣,演技令人惊艳。」唐。姚合〈和座主相公雨中作〉诗:「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明。杨慎〈雁来红赋〉:「残蝶留连而惊艳,胡蜂踯躅而疑香。」
《國語辭典》:貌相  拼音:mào xiàng
以人的外表来评断人的能力或财富。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国语辞典》:易容  拼音:yì róng
1.改变神色态度。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于是吴王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2.改换外貌。如:「情报员冒著生命危险,易容改装,深入敌后刺探情报。」
《漢語大詞典》:人款
人的外貌风度。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 秀苇 这孩子人款倒好。”
分類:外貌风度
《漢語大詞典》:徵神
1.谓人的神态、表情等反映其内心世界。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征:“夫色见於貌,所谓徵神。” 刘昞 注:“貌色徐疾为神之徵验。”
2.谓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鉴定人物。 南朝 梁 萧统 《咏山涛王戎诗》之二:“徵神归鉴景,晦行属聚财。”
《漢語大詞典》:外质(外質)
外表,外貌。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合起来讲,这章书的大旨,讲得是凡人外质虽美,内视自惭,终不免於恶。多端作恶,一念自修,更可与为善。”
分類:外表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