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5,分6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雨露
风露
白露
霜露
露华
甘露
清露
玉露
露下
露冷
朝露
露湿
露重
露气
秋露
《國語辭典》:雨露  拼音:yǔ lù
1.雨水和露水。《礼记。祭义》:「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管子。七臣七主》:「夫凶岁雷旱,非无雨露也。」
2.比喻恩泽。唐。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宋。谢枋得〈上丞相刘忠斋书〉:「其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
《漢語大詞典》:风露(風露)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國語辭典》:白露  拼音:bái lù
1.秋天的露水。《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2.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地球运行至春分点后一百六十五度,或冬至点前一百零五度,落在国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时,时序已入秋,早晚露水较重。
《漢語大詞典》:霜露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國語辭典》:露华(露華)  拼音:lù huá
露气、露珠。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趁著这厌厌露华,对著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國語辭典》:甘露  拼音:gān lù
1.甘美的雨露。古人以为天下太平的瑞徵。《汉书。卷八。宣帝纪》:「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文选。贾谊。过秦论》:「甘露既降,朱草萌芽。」
2.旧时迷信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水。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胜甘露灌体,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喜。」
3.蚜虫的分泌物,味甜如蜜。
4.年号:(1)汉朝宣帝年号(西元前53~前50)。(2)三国魏废帝高贵乡公年号(西元254~259)。(3)三国吴主孙皓年号(西元265~266)。(4)前秦苻坚年号(西元359~364)。
《漢語大詞典》:清露
(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國語辭典》:玉露  拼音:yù lù
1.秋天清晨莹洁如玉的露水。南朝齐。谢朓〈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
2.酒。元。顾阿瑛〈水调歌头。金粟缀仙树〉词:「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
3.一种上等的茶名。
《骈字类编》:露下
唐 卢纶 詶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
唐 李贺 塞下曲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金 李俊民 独坐 风高云散影,露下月扬辉。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五 金沙岭 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
《骈字类编》:露冷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七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唐 罗隐 寄三衢孙员外 风高绿野苗千顷,露冷平楼酒满卮。
《國語辭典》:朝露  拼音:zhāo lù
1.早上的露水。《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2.早上的露水,太阳一出就被晒乾。比喻生命短暂或事物不能久存。《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骈字类编》:露湿(露湿)
唐 岑参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
唐 李端 横吹曲辞 关山月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唐 郑谷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唐 皮日休 石榴歌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骈字类编》:露重
唐 姚系 杂曲歌辞 古离别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漢語大詞典》:露气(露氣)
水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寒露,言露气寒将欲凝结。”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凉生露气湘絃润,暗滴花梢。”
分類:水汽
《漢語大詞典》:秋露
(1).秋日的露水。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 隋 薛道衡 《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於竹苇。” 唐 杜甫 《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2).指清酒。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红,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 明 高启 《次韵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玉壶一双秋露倾,唯此可以忘吾情。” 金檀 辑注:“《庶物异名疏》:‘薌林秋露, 向白恭 酒名。’”
(3).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元 张宪 《孥弟走马歌》:“金龙五爪蟠彩袍,满背真珠撒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