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
转运
运司
运使
天运
运筹
发运
运判
灵运
纲运
转运使
昌运
时运
独运
景运
漕运
《國語辭典》:转运(轉運)  拼音:zhuǎn yùn
1.运转、流动。《续汉书志。第二四。百官志一》:「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2.运行不已。汉。王充《论衡。说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转运,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北魏。温子升 大觉寺碑:「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则有日月,阴则有鬼神。」
3.运气好转。如:「他前一阵子事事不顺,现在已经转运了。」
《漢語大詞典》:运司(運司)
(1).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解闱:“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府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这个挡口,外面又进来一个人,大家都认得是 两淮 运使……独有 田小辫子 又顶住问:‘贵姓?台甫。’运司説了。”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嗣恐人心震骇,姑从宽先行撤任,即交运司 程雨亭 都转 仪洛 ,归案审讯。”
(2).指运司衙门。 清 吴嘉纪 《海潮叹》诗:“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
《漢語大詞典》:运使(運使)
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自初为 伊闕 尉,佐 河南 水陆运使,换两使,经七年不去。”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 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乾道 初年, 祝次騫 任 嘉州 太守,就除 利州路 运使。”《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 乾隆 五十八年﹞奉旨: 杭州 织造改为盐政,兼管织造事务;其盐道本无分巡地方之责,著改为运使。”
《國語辭典》:天运(天運)  拼音:tiān yùn
1.天命、气数。《后汉书。卷七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公孙瓒》:「舍诸天运,徵乎人文。」晋。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2.天体的运行。《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元。郝经〈雁媒〉诗:「信禽法天运,断不为炎凉。」
《國語辭典》:运筹(運籌)  拼音:yùn chóu
谋划,制定计策。《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漢語大詞典》:发运(發運)
(1).运输。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引 宋 王溥 五代会要:“ 晋 天福 三年, 韩延嗣 配 华州 发运务,此始见发运之名。”宋史·食货志上三:“八年,乃择干彊之臣,在京分掌水陆路发运事。” 麦云 《第一次出击》:“原来计划委员会刚来了一个紧急电话说增拨两千吨水泥给他们,叫公司马上派人到××市水泥厂办理发运。”
(2).指水陆发运使。即转运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命 姚沆 为 陕府 三门 发运。’”宋史·食货志上三:“ 雍熙 四年,併水陆路发运为一司。”宋史·刘熙古传:“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 永兴 、 渭桥 、 华州 诸仓制置发运。”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宋史·食货志上三
(3).交上好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恭惟发运学士膺时纳祐,与国同休。”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四折:“儿做了状元郎,娘做了太夫人,娘和儿一齐发运。”
《漢語大詞典》:运判(運判)
古代官名。 宋 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运判:“ 开宝 五年八月九日,以 潘美尹 崇珂 并兼领 岭 南转运使,以转运使 王明 为副使, 许允言 为判官,则转运之有判,自此其始也。 太平兴国 三年四月十日,置诸道转运判官。”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运判阁下:比奉书,即蒙宠答,以感以怍。”《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至 甘肃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等省未设运使……其运同、运判、提举等官,均有催徵钱粮之责。”
《漢語大詞典》:灵运(靈運)
天命;时运。《晋书·武帝纪》:“我皇祖 有虞氏 诞膺灵运,受终于 陶唐 ,亦以命于 有夏 。” 北魏 高允 《答宗钦》诗之九:“时之圮矣,灵运未通。风马殊隔,区域异封。”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 周 家衍灵运, 于氏 兴高门。”
《國語辭典》:纲运(綱運)  拼音:gāng yùn
自唐代起,转运大宗货物,分批启行,每批的车辆船只计数编号,名为一纲,故称为「纲运」。《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辛酉,罢苏、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纲运。」
《国语辞典》:转运使(转运使)  拼音:zhuǎn yùn shǐ
职官名。唐时始置,掌管运输财赋、粮食等事务,多为大臣兼任。宋时则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高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明代的转运使则仅掌理盐政。
《漢語大詞典》:昌运(昌運)
兴隆的国运。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维皇帝陛下,承列圣之丕绩,当中兴之昌运。”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所以削涤卑琐,振頽习,扶昌运,开中兴者,何物也?”
分類:兴隆国运
《國語辭典》:时运(時運)  拼音:shí yùn
气运、命运。《后汉书。卷七○。郑太传。论曰》:「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廪生是挣的来的。」
《漢語大詞典》:独运(獨運)
(1).单独一人搬运。管子·八观:“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独立运行;独自运行。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论:“夫刚健独运,乾之德也;柔和顺从,坤之性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
(3).谓帝王独自运用(威权、谋略)。宋书·恩幸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独运,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于兹矣。”
(4).谓独自筹划。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 俱公 ﹞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國語辭典》:景运(景運)  拼音:jǐng yùn
好时机。《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
分類:时运
《國語辭典》:漕运(漕運)  拼音:cáo yùn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