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手软脚(輕手軟脚)
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 贺司户 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亦作“ 轻手轻脚 ”、“ 轻手躡脚 ”。 高玉宝 《高玉宝》第九章:“他见一个家伙手拿长木棍,轻手轻脚地走到鸡窝边。”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我这个‘好孩子’,才轻手轻脚地起来,就像小耗子似地,悄悄地从墙上取下小提琴。” 老舍 《骆驼祥子》六:“他想轻手蹑脚的进去,别教 虎姑娘 看见。”
《國語辭典》:蹑手蹑脚(躡手躡腳)  拼音:niè shǒu niè jiǎo
1.放轻手脚走路,行动小心翼翼,不敢声张的样子。《红楼梦》第二七回:「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作「捏脚捏手」、「捏手捏脚」、「捻脚捻手」、「捻手捻脚」。
2.生疏、拘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初出去的时候,总有点蹑手蹑脚的,等历练得多了,自然纯熟了。」
《國語辭典》:捏手捏脚(捏手捏腳)  拼音:niē shǒu niē jiǎo
1.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贼略推一推,豁地开了。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轻轻的挨将进去,捏手捏脚逐步步走入。」也作「蹑手蹑脚」。
2.动手动脚,举止轻浮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二爷趁空把细姑娘拉在一条板凳上坐著,同他捏手捏脚,亲热了一回。」《野叟曝言》第六五回:「遇著捏手捏脚的,把手一格,便俱负痛,缩手不迭。」
《漢語大詞典》:省劲(省勁)
少化力气
骑自行车比走路省劲
《國語辭典》:姗姗来迟(姍姍來遲)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形容女子迟步缓来的样子。典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后也用以形容人不依时赴会,害人苦等。如:「工作人员苦候了三小时,张大牌才到,而他还不知道自己姗姗来迟呢!」
《國語辭典》:磕磕撞撞  拼音:kē kē zhuàng zhuàng
走路东倒西歪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三回:「前来蹬著门扇,后去挡著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
《漢語大詞典》:膙子
趼子。手掌或脚掌因劳动或走路时摩擦多而生的硬皮。
《國語辭典》:脚不点地(腳不點地)  拼音:jiǎo bù diǎn dì
走路很快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两个厮赶著一路正行,行不到二三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七八个老妪、丫鬟,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
分類:走路飞快
《國語辭典》:趼子  拼音:jiǎn zi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日久而生成的硬皮。
《漢語大詞典》:迈四方步
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例如:我的好同志,别迈四方步了!
《漢語大詞典》:俍傍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古文苑·王延寿〈梦赋〉:“於是三三四四,相随俍傍而歷僻。” 章樵 注:“俍傍,行不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