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脚板(腳板)  拼音:jiǎo bǎn
脚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唬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下走了七魄。」《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惊得那尼姑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板底荡散了七魄。」
《漢語大詞典》:脚底板
脚掌的俗称。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在我这左脚底板上以硃砂刺‘贺驴儿’三个大字。”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 苗 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巖荆棘。”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一个孩子的脚底板被烙焦了,在昏迷中被他的母亲抱上山来。”
《國語辭典》:熊掌  拼音:xióng zhǎng
熊的足掌。脂肪多,味道美,是极珍贵的食品。《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称为「熊蹯」。
《漢語大詞典》:足趼
亦作“ 足茧 ”。亦作“ 足蠒 ”。 脚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劳。 唐 元载 《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自西徂东,足趼头蓬,简稽衣食,赋政理戎。”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宋 苏轼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诗之一:“故人轻千里,足蠒来相寻。” 明 杨慎 《恩遣戍滇纪行》诗:“衣廑何暇拂,足茧不能休。”
《國語辭典》:片子  拼音:piān zi
影片、唱片。如:「这部片子不错。」
《漢語大詞典》:踏藕
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宋 陆游 《题斋壁》诗:“病除觉身轻,赤脚自踏藕。”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山地种蔬,水乡捕鱼,採莲踏藕,生计不穷。”
《漢語大詞典》:生茧(生繭)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多长出了硬皮。亦用以形容次数太多。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这些话,我耳朵听得都要生茧了。”
《國語辭典》:鹅掌(鵝掌)  拼音:é zhǎng
鹅足有薄皮相连,如人手掌,称为「鹅掌」。宋。葛长庚〈鹧鸪天。翠幄张天见未曾〉词:「翠幄张天见未曾,驼峰鹅掌出庖烹。」《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因誇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
《國語辭典》:老茧(老繭)  拼音:lǎo jiǎn
手掌、脚掌因过度摩擦所生的厚皮。如:「父亲双手上的老茧,是这半辈子辛辛苦苦工作所换来的。」也称为「茧子」。
《国语辞典》:足跟  拼音:zú gēn
脚掌最后面的部分。
《國語辭典》:脚心(腳心)  拼音:jiǎo xīn
脚底的中心部位。如:「脚心发痒」。
分類:脚掌中央
《漢語大詞典》:蹠盭
1.亦作"跖戾"。亦作"盭"。
2.谓脚掌扭曲反戾。
3.乖舛,谬误。
《國語辭典》:茧子(繭子)  拼音:jiǎn zi
1.俗称蚕茧。
2.手掌、脚掌因过度摩擦所生的厚皮。也称为「老茧」。
《國語辭典》:鸡眼(雞眼)  拼音:jī yǎn
因角质层增生形成的小圆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故称为「鸡眼」。常出现于足趾及足底前端,多因穿著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刺激而引起,常因疼痛而影响行走。
《國語辭典》:黑熊  拼音:hēi xióng
动物名。哺乳动物门熊纲。身体肥大,皮毛黑亮,胸前有灰白色新月形斑纹。颈和肩部的粗毛形成鬃毛。尾巴短,脚掌大,爪有钩,会游泳,能爬树。生活在森林和灌丛地带。夏季栖息范围高到海拔三千六百公尺,秋天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或更低处,冬季时,大部分时间处于冬眠状态。一窝生二子,妊娠期六个月。也称为「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