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绹首(绹首)  拼音:táo shǒu
一种以绳索绞首的死刑。《六部成语注解。刑部》:「绹首:以绳绞其首而死之,即绞罪也。」
分类:绳索死刑
《国语辞典》:绹纹(绹纹)  拼音:táo wén
一种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由波纹交错扭结成绳索的形状。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重修宣和博古图。卷一九。周蟠虬盉》:「盖饰以虺,纯缘外著蟠虬,下为绹纹,而以麟为流,设提梁可以挈携。」
《国语辞典》:绷巴(绷巴)  拼音:bēng bā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西游记》第二四回:「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也作「掤扒」。
《国语辞典》:勒毙(勒毙)  拼音:lēi bì
以手或绳索、布条、电线一类的物品,缠束在脖子上,施加力道,使之窒息丧命。如:「昨天新闻报导一件命案,被害人惨遭勒毙,弃尸于废弃的农舍中。」
《国语辞典》:拼扒  拼音:pīn bā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分明是你把妻儿骗,今日怎胡言?拷打更拼扒,如今怎亸免。」也作「掤扒」。
《国语辞典》:加撚  拼音:jiā niǎn
将纤维撚成纱,再将纱、丝撚成线或绳索,为纺织生产的主要过程之一。在纱线和绳索生产中,将纤维或纱线并合成连续纱缕的过程称为「加撚」。
分类:纤维绳索
《国语辞典》:掤扒吊栲  拼音:bīng bā diào kǎo
强行脱去衣服,以绳索捆紧,吊起来拷打。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张云)他敢怎的你。(唱)他将你掤扒吊栲施呈尽。(旦儿云)呸!我是他的夫人,他敢怎么的我?」也作「绷扒吊拷」。
《国语辞典》:纸捻儿(纸捻儿)  拼音:zhǐ niǎn ér
以纸搓成绳索状的东西,用来引火或蘸物。也作「纸撚儿」。
《漢語大詞典》:絙桥(絙橋)
亦作“絚桥”。 绳索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所谓 罽宾 之境,有盘石之隥,道狭尺餘,行者骑步相持,絚桥相引,二十许里方到。”
分類:绳索
《國語辭典》:滚肚索(滾肚索)  拼音:gǔn dù suǒ
刑具上的绳子,用来裍住犯人的腹部。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丢过这滚肚索去,扯紧著。」
《漢語大詞典》:鸿縻(鴻縻)
巨大的绳索。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纔击鼓以雷作,拖鸿縻而电掣。”
分類:巨大绳索
《國語辭典》:踩软索(踩軟索)  拼音:cǎi ruǎn suǒ
以绳索系于两定点而中间悬空,使表演者行走其上而不坠的技艺。即今马戏团中走钢丝的表演。如:「他踩软索的绝技吸引著全场观众,令人叹为观止。」
《漢語大詞典》:绊脚索(絆脚索)
为绊翻行人而敷设的绳索。《水浒传》第三二回:“心里越慌,看不见地下躧了一条绊脚索。树林里铜铃响,走出十四五个伏路小嘍囉来,发声喊,把 宋江 捉翻,一条麻索缚了。” 柳杞 《好年胜景》二:“这是假跑哩,他们早安好了绊脚索,果不然,追过一个墙角,就中了他们的牢笼计。”
分類:行人绳索
《國語辭典》:绊马索(絆馬索)  拼音:bàn mǎ suǒ
隐藏在地面,用来绊倒敌人马匹的绳子。《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
《漢語大詞典》:绳捆索绑(繩捆索綁)
用绳索捆绑。《四川巴县民歌·做来做去为别人(四)》:“冬季里来雪花飞,赶交地主租谷米;如若租米交不出,绳捆索绑关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