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漢語大詞典》:允嘉
谓符合标准。 汉 王粲 《蕤宾钟铭》:“皇命孔昭,造兹衡鐘,纪之以三,平之以六,度量允嘉,气齐允淑。”
分類:符合标准
《漢語大詞典》:贞度(貞度)
(1).谓符合正道的法度。后汉书·崔駰传:“协準矱之贞度兮,同断金之玄策。” 唐 韦应物 《答韩库部协》诗:“良玉表贞度,丽藻颇为工。” 元 陈樵 《胡氏铁心亭赋》:“独标树於当年,守贞度而不易。”
(2).谓端正自己的行为。旧唐书·薛收姚思廉等传论:“ 令狐德棻 贞度应时,待问平直。” 清 朱鹤龄 《广志赋》:“戢形影於蜗庐兮,循绳墨以贞度。”
《漢語大詞典》:登格
符合规格;合乎法式。南史·柳浑传:“ 梁武帝 好弈棊,使 浑 品定棊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棊品》三卷。”《宋史·乐志十五》:“寳图熙盛,登格圣功全,瑞命集灵篇。”
《漢語大詞典》:叶意
符合心意。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 建康 创建府治, 石林 委府僚伻图,再三不叶意。”
《漢語大詞典》:协义(協義)
符合礼义。 唐 李邕 《鹘赋》:“何至德而能制,每协义而不争。”
《国语辞典》:对题(对题)  拼音:duì tí
内容和题目相符合。《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对题便是好文章,你敢说不切当吗?」
《國語辭典》:正品  拼音:zhèng pǐn
品质符合于规定标准且原厂制造的产品。相对于仿冒品等。
《國語辭典》:趁心  拼音:chèn xīn
顺心。《西游记》第一八回:「你还有那些儿不趁心处,这般短叹长吁。」
《國語辭典》:违反(違反)  拼音:wéi fǎn
违背、不合。汉。王充《论衡。问孔》:「夫攻子贡之短,可言赐不好道德而货殖焉,何必言不受命,与前言富贵在天相违反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遇违反,斯害也已。」也作「违背」。
《漢語大詞典》:悬同(懸同)
遥相符合。 唐 张九龄 《贺盖嘉运破贼状》:“皆是圣略所定,万里悬同, 尚客 所言,合符前旨。”
分類:相符符合
《漢語大詞典》:中准(中準)
符合水准。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王先谦 集解:“其平与準相中,故匠人取法焉,谓之水平。”
见“ 中準 ”。
《漢語大詞典》:和题(和題)
符合题旨,从正面立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二公〔 苏軾 、 苏辙 〕将就御试,共白厥父 明允 ,虑一有黜落奈何。 明允 曰:‘我能使汝皆得之,一和题,一駡题,可也。’繇是二人果皆中。”
《漢語大詞典》:渝滥(渝濫)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國語辭典》:现实(現實)  拼音:xiàn shí
1.存在于眼前的事实及状况。如:「现实的条件有利于他。」
2.说人势利短视。如:「过于现实,一味趋炎附势,只会令人憎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