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仪表(儀表)
(1).人的外表。指容貌、姿态、风度等。《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 汉 郑玄 笺:“言 庄姜 仪表长丽俊好,頎頎然。” 南朝 梁 沈约 《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 元 曾瑞卿《留鞋记·楔子》:“因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今年春榜动,选场开,奉父母严命特来上朝应举。” 峻青 《海啸》第四章十二:“他那威严的仪表,沉雷般的声音,有着一种逼人的力量。”
(2).准则;法式;楷模。管子·形势:“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 汉 王逸 《离骚叙》:“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铸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司空、僕射,实百僚之仪表也,奈何与黥卒坐对!” 朱德 《游罗冈祠》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3).指为准则,为法式,做楷模。 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纪纲千载,仪表一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光:“又如《太白酒楼记》等文,皆仪表於后世。”
(4).表柱。立木为之,用于测日影,候天象。后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智力有限,持寻尺之仪表,仰测穹苍,安能洞悉而无疑?”
(5).机弩部件之一,用于瞄准。《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於妙。”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愿闻望敌仪表、投分飞矢之道。’ 音 曰:‘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远近高下,求之銖分。’”
(6).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 碧野 《在江汉平原上》:“姑娘夜读了一阵,望了望抽水机的仪表。”
《漢語大詞典》:矩范(矩範)
亦作“ 矩范 ”。
(1).法式;典范。 汉 扬雄 《太玄·莹》:“因革国家之矩范也。矩范之动,成败之効也。” 范望 注:“范,法也。”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罗玘》:“ 景鸣 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他们写下了各族人民共同自卫的可歌可泣的篇章,给后来进步的反 清 力量留下了光芒烛天的矩范。”
(2).指立为典范。 明 于慎行 《〈颜氏家训〉后序》:“以彼其材……深谋朝廷,矩范当世,即 汉 世诸儒,何多让焉?”
分類:法式典范
《漢語大詞典》:仪注(儀注)
(1).指测天的法式。后汉书·律历志中:“ 衡 兴 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
(2).制度;仪节。 南朝 梁 沈约 《议乘舆升殿疏》:“正会仪注,御出乘舆至 太极殿 前,纳舄升阶。”南史·陈鄱阳王伯山传:“ 武帝 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张耆 ﹞第八子 得一 知 贝州 , 王则 反,不能死节,又为之制定仪注,伏诛。”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七:“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茅盾 《锻炼》九:“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定下来的仪注,如果不把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再盖上一块白布,那会议就不够正式。”
《漢語大詞典》:程式
(1).法式;规格;准则。管子·形势:“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汉书·刑法志:“此为国者之程式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李相国 程 、 王僕射 起 、 白少傅 居易 兄弟、 张舍人 仲素 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余自少时从事制举文字,而于两朝诸先辈之文……奉以为程式。”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効,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易见功。”
(2).特定的格式。周书·苏绰传:“ 绰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但是最容易程式化的、最能够代表文人化的是山水画。”
(3).特指戏剧程式动作。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因为每一程式,乃是许多作者与许多观众长期实验、长期合作的结果。” 徐迟 《牡丹》八:“她以一丝不苟的准确的戏剧程式表达了角色的丰富的心灵。”参见“ 程式动作 ”。
(4).比拟;效法。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 毛嬙 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
《漢語大詞典》:宪典(憲典)
(1).法律,法典。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孔琳之传:“﹝ 琳之 ﹞奏劾尚书令 徐羡之 亏违宪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请赐罢黜,别置宪典。” 清 林则徐 《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懍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2).法式;典范。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陋人标陋格,乃谓‘ 吴 楚 东南坼’四句,上情下景,为律诗宪典,不顾 杜陵 九原大笑。”
《漢語大詞典》:准程(準程)
准则;法式。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及公当职施政,示人準程。良士勇善,伪夫去饰。”元史·礼乐志三:“迎神,奏《文明之曲》:‘天纵之圣,集厥大成。立言垂教,万世準程。’”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厢:“ 乾隆 二十九年,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每齣插匙开锁有一定準程,误开则坐卧行止乱矣。”
一定的规程,确定的把握。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 洞宾 云:‘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拿得定的。神仙事渺渺茫茫,有甚么准程。’”
《漢語大詞典》:型范(型範)
(1).模子。 范文澜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地下发掘证明, 战国 已有不少铁制的兵器的型范,用以造铜兵器和农具。”
(2).典范;法式。 明 谢廷杰 《〈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光昭往训,树之风声,为世型范,何敢让哉。” 郭沫若 《怀念董老》诗:“发扬 马 列 垂型范,万代后昆执斧柯。”
《漢語大詞典》:常式
(1).固定的制度。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按唐会要, 武德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已后,每年正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永为常式。”
(2).法式;常规。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三国志·魏志·王肃传:“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魏书·乐浪王万寿传:“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魏书·孙惠蔚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漢語大詞典》:品式
标准;法式。汉书·宣帝纪赞:“枢机周密,品式备具。”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朱文瑞 相国,自奉甚约。抚 浙 时,飭所部凡婚嫁丧葬,贫富各有品式。”
分類:标准法式
《漢語大詞典》:矩法
规矩;法式。新唐书·襄城公主传:“﹝公主﹞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
《漢語大詞典》:程品
法式;规范。史记·张丞相列传:“若百工,天下作程品。” 唐 元稹 《批王播谢官表》:“县道益贫,职业坏隳,程品差戾,议论讲贯,殊无古风。”
分類:法式规范
《漢語大詞典》:鉴格(鑑格)
犹法式。 明 高启 《范魏公手书〈伯夷颂〉为其裔孙天章题》诗:“当时书写岂无谓,要示后人为鑑格。”
分類:法式
《漢語大詞典》:正式
(1).法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草茅贱子,至愚极陋,但以声律之学请益,因折衷四方议论,以为正式。”
(2).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 茅盾 《过封锁线》:“墙没有正式的窗,可以名为窗的,实在也是枪眼。”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等到法律手续上弄清楚以后,我们可以正式结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 杨雪 牺牲的消息,已由部队的政治机关正式通知了她的家属。”
《漢語大詞典》:检式(檢式)
法式。荀子·儒效:“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羣臣寸尺寻丈检式也。”《淮南子·主术训》:“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於天下。” 章炳麟 《訄书·学蛊》:“夫 程 朱 虽未竟竘眇,犹审己求是,夸不若修,无寻常文墨检式不若軾。”
分類:法式
《漢語大詞典》:检则(檢則)
法式。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检则,使远近同风,用而不竭,亦所以结忠信,著不迁也。”
分類: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