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突烟
狐突
屈突
灶突
突怒
突黔
突立
触突
突屼
直突
抵突
抵突
立突
突阵
兀突
《漢語大詞典》:突烟(突煙)
烟囱里的炊烟。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虽突烟常冷,意豁如也。”
分類:烟囱炊烟
《漢語大詞典》:狐突
(1).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 怀公 立,执 狐突 ,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山西 旧有 狐突祠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 ,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 。 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 。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 清 孙枝蔚 《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 。”
(2).糊涂。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间,怕人撞着,藏在此间,一时寻不着,便心中狐突起来,认是梦了。”
《漢語大詞典》:屈突
复姓。 五代 有道士 屈突无为 。见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國語辭典》:灶突  拼音:zào tú
灶上的烟囱。《吕氏春秋。有始览。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已也。」
分類:烟囱
《國語辭典》:突怒  拼音:tú nù
高猛突出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唐。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邱记:「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分類:突起盛怒
《漢語大詞典》:突黔
班固 《答宾戏》:“圣哲之治,栖栖遑遑; 孔 席不暖, 墨 突不黔。”突,烟囱。黔,谓举炊时为烟熏黑。后以“突黔”指举炊。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以后流落 湖 湘 ,并无突黔之地矣。”
分類:烟囱烟熏
《漢語大詞典》:突立
耸立。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巨大的建筑已经毁坏了,可是那危耸的高墙突立在月光之中,凛然表现着一种不屈服的气概。” 井频 《跋涉者的问候》:“透过灰色的大气,可看见 戈壁滩 的老北边,孤独地突立着一架石头大山,叫做 贺黎山 。”
分類:耸立
《國語辭典》:触突(觸突)  拼音:chù tú
干犯、冒犯。《三国志。卷九。魏书。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士」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却说蒯遇时在礼科衙门直言敢谏,因奏疏里面触突了大学士刘吉,被吉寻他罪过,下于诏狱。」
《漢語大詞典》:突屼
见“ 突兀 ”。
《國語辭典》:突兀  拼音:tú wù
1.高耸的样子。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2.唐突意外。《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下公民忽说出那句突兀的话来,大家惊问所以。」
《漢語大詞典》:直突
(1).直统统不拐弯的烟囱。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楚 乡 祝融 分,炎火常为虞。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
(2).直言唐突。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三十九:“輒恃深眷,信笔直突,千万恕之,死罪!”
(3).径直突进。 杨朔 《锦绣山河》上篇一:“ 李湘 等一踏上岸,手榴弹撇过去,冒着火焰朝前直突。”
《漢語大詞典》:抵突(觝突)
(1).触犯;逼近。后汉书·臧宫传:“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 清 陈维嵩 《念奴娇·红桥倡和集成作词奉柬并呈冒巢明先生》词:“直可抵突 曾 王 ,激昂 韩 柳 ,揖 欧阳 永叔 。”
(2).率直;莽撞。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 河 掳之。”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 子及 不顾祸福,不计合否,輒透尽底里,疾如涌泉,骤如发机,岂冒妄抵突至此哉?”
觝突: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
《漢語大詞典》:抵突
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
分類:抵触冲撞
《国语辞典》:立突  拼音:lì tú
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为英语liter的音译。公制一立突等于一千立方公分。我国采用,称为「公升」。也译作「立得」、「立特」、「立脱尔」。
《韵府拾遗 震韵》:突阵(突阵)
周书于谨传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
《漢語大詞典》:兀突
(1).高耸突出貌。 明 许自昌《水浒记·慕义》:“但见四山兀突,一水濴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矼之兀突独耸者,为 光明顶 。”
(2).突然。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 茅盾 《锻炼》二四:“ 陈克明 这一问太兀突了, 胡清泉 似乎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