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老去浑身无著处


《苏轼诗集》卷二十四〈豆粥〉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韭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國語辭典》:浑身(渾身)  拼音:hún shēn
1.全身。《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裸体而立,浑身尽露。」《老残游记》第一回:「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也作「混身」。
2.反正,不管如何。《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那婆娘有二十二、三罢了,那汉子浑身也有二十七、八。」也作「浑是」、「浑深」。
《国语辞典》:浑身发软(浑身发软)  拼音:hún shēn fā ruǎn
因生气或恐惧等而全身无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听了,已气的浑身发软。」
《国语辞典》:浑身铜臭(浑身铜臭)  拼音:hún shēn tóng chòu
铜,钱币。浑身铜臭比喻人贪财、俗气。如:「他是个浑身铜臭的暴发户。」
《国语辞典》:浑身无力(浑身无力)  拼音:hún shēn wú lì
全身都没有力气。如:「当爬上最顶峰时,我们已是浑身无力,气喘如牛了!」《野叟曝言》第六五回:「那美女浑身无力,放开两手,眼中滴泪,苦切求饶。」
《国语辞典》: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  拼音:hún shēn shì tiě,dǎ de duō shǎo dīng ér
比喻能力不大。《金瓶梅》第一四回:「奴是个妇人家,大门边儿也没走,能走不能飞,晓得甚么?认得何人?那里寻人情?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
分类:能力不大
《高级汉语词典》:浑身上下  拼音:hún shēn shàng xià
全身
《國語辭典》:浑身是胆(渾身是膽)  拼音:hún shēn shì dǎn
比喻人胆量大,无所畏忌。《元史。卷一五九。赵璧传》:「秀才,汝浑身是胆耶!」
《國語辭典》:浑身解数(渾身解數)  拼音:hún shēn jiě shù
解数,本指武术的招式。浑身解数指将全身所有的本领使出来。如:「他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吸引别人的注意。」
《國語辭典》:一身  拼音:yī shēn
1.一人。如:「孑然一身」。
2.一身之长度。《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3.全身。《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红楼梦》第三一回:「一交栽在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4.衣服一套。《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说罢进去更衣,停了好一会才走出来,却换了一身时髦的装束。」也作「一身儿」。
5.独子单传。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國語辭典》:通身  拼音:tōng shēn
1.全身。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著那厮通身酥,遍体麻。」
2.全部。《金瓶梅》第一六回:「且待二月间兴工动土,连你这边一所,通身打开,与那边花园取齐。」
分類:全身浑身
《國語辭典》:周身  拼音:zhōu shēn
1.保全自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魏书。卷四八。高允传》:「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2.满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麟皴,班驳如古松。」
《國語辭典》:通体(通體)  拼音:tōng tǐ
1.全身。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2.事物的全部,整体。宋。欧阳修 渔家傲。九日欢游无限好词:「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3.合为一体。《淮南子。本经》:「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4.全篇文辞的体裁。《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國語辭典》:沿身  拼音:yán shēn
周身、全身。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有甚么呢?那里有那板箱竖匮来!沿身打沿身,身上的衣裳,肚里的乾粮。」
《國語辭典》:火龙(火龍)  拼音: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