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虬
神龙。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倾庶鸟之巢,则灵凤不集;漉鱼鳖之池,则神虬遐逝。”
分類:神龙
《漢語大詞典》:衮衮
(1).神龙卷曲貌。 唐 皮日休 《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 衮衣 ”。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説《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閒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衝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遯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於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唤人。”
《漢語大詞典》: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再生缘》第四九回:“ 酈明堂 ,离坐三呼谢衮衣。”
《漢語大詞典》:神龙(神龍)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漢語大詞典》:玉龙(玉龍)
(1).龙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杨光欣 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乔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2).传说中的神龙。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题诗云:‘ 灵妃 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緑苔。’”
(3).指龙形的漏壶。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残雪。” 元 萨都剌 《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
(4).喻剑。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臺上意,提擕玉龙为君死。” 王琦 汇解:“玉龙,剑也。” 唐 吕岩 《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鋩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元 张翥 《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图》词:“閒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尧臣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诗:“静若僊鑑开,寒疑玉龙蛰。” 清 黄鷟来 《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诗:“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鏗华鐘。”
(8).喻桥。 元 盍西村《小桃红·市桥月色》曲:“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
《漢語大詞典》:萧关(蕭關)
(1).古关名。故址在今 宁夏 固原 东南,为自 关中 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 元封 四年冬十月﹞通 回中 道,遂北出 萧关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匈奴传》:‘入 朝郍 萧关 ’, 萧关 在 安定 朝郍县 也。”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2).指 北宋 崇宁 四年为防御 西夏 而筑的 萧关 ,故址在今 固原 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 唐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 固原 北一百八十里。 至德 后地入 吐蕃 , 大中 间收复,置 武州 治此,旋废。
(4).古县名。 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 潘原县 (今 甘肃省 平凉市 东),仍为 武州 治所。 五代 周 显德 中废。
《漢語大詞典》:火龙(火龍)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帝王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杜预 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传说中浑身带火的神龙。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苦热》:“火龙将焚鬣,阳乌多渴心。”清史稿·灾异志四:“﹝ 康熙 ﹞五十七年八月初一, 钟祥 火灾,先是有童謡云:‘八月初一火龙过’,至是果应。”
(3).形容绵延不绝或连成一串的灯火。 唐玄宗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宋 陆游 《丁酉上元》诗之一:“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
(4).形容延烧的烈火。 宋 梅尧臣 《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 江州 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鎔。”
(5).指龙灯。 清 李慈铭 《越中灯词》:“月下新妆齐出看,前村报舞火龙来。”
(6).喻火车。 郭沫若 《颂武汉》诗:“火龙驶过 龟蛇 舞,铁鸟飞临风鹤回。”
(7).方言。炉灶接连烟囱的通烟孔道。
(8).棉红蜘蛛和麦蜘蛛的别名。
《漢語大詞典》:降龙(降龍)
古代服饰及旗帜上所绣绘的下降之龙的图案。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 宋 曾巩 《降龙》诗:“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诗·豳风·九罭》“衮衣綉裳” 宋 朱熹 集传:“天子之龙,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龙,而无升龙。”
谓以佛法降伏神龙。 唐 灵一 《宿天柱观》诗:“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元 薛玄曦 《送朱本初之玉阶堂》诗:“慎勿挽弓思射鹿,祇须铸铁学降龙。”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復降龙。”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尖刀班,突击队,从两个方向,猛扑钻台。一个伏虎。一个降龙。带上管线,压上井口。”参见“ 降龙伏虎 ”。
《漢語大詞典》:降龙伏虎(降龍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 赵炳 ,字 公阿 , 东阳 人,能为 越 方” 李贤 注引抱朴子:“道士 赵炳 ,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 赵侯 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呪下神龙。”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鬭,咆响振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西游记》第十四回:“ 悟空 道:‘不瞒师父説: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 老孙 ,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明 云梦山人 《集贤宾·寿康对山》套曲:“骑白鹿,访隐居,住清虚,更索甚降龙伏虎。” 艾芜 《鞍钢啊,我回来了》:“但我们的钢铁工人,善于运用近代的科学技术,拥有降龙伏虎的威力。”
《漢語大詞典》:龙漦(龍漦)
(1).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语本国语·郑语:“ 夏 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 夏后 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及 周厉王 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 褒姒 。 周幽王 宠 褒姒 ,欲杀 申后 所生太子而立 褒姒 子 伯服 ,引起 申 戎 之乱, 西周 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鷰啄皇孙,知 汉 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 夏 庭之遽衰。”
(2).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 明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鸞旗远,凤驾迁,龙漦居尊国运艰,这牝鸡鼓翼司晨,那雄狐肆志滔天。”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二:“鹤禁无人瞻少海,龙漦有衅在 昭阳 。”
《漢語大詞典》:隐鳞(隱鱗)
神龙隐匿其鳞。比喻贤者待时而动。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诗:“仁虎匿爪,神龙隐鳞。”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 张铣 注:“隐鳞,谓君子如龙之隐也。”
分類:神龙隐匿
《漢語大詞典》:角龙(角龍)
古代神话传说中五百年的神龙。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水虺百五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参见“ 应龙 ”。
《漢語大詞典》:应龙(應龍)
(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 禹 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歷? 鮌 何所营? 禹 何所存?”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 吕延济 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清 龚自珍 《尊任》:“应龙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饱龙肉,而睫泪以哀井上之居民,岂得为应龙也哉!”
(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山海经·大荒东经:“ 大荒 东北隅中,有山名曰 凶犁土丘 。 应龙 处南极,杀 蚩尤 与 夸父 ,不得復上。故下数旱。旱而为 应龙 之状,乃得大雨。”后汉书·张衡传:“夫 女魃 北而 应龙 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李贤 注:“ 女魃 ,旱神也。 应龙 ,能兴云雨者也。”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旱年或播洒,润可足九土,奈何但泓澄,未为 应龙 取。”
《漢語大詞典》:丹跗
指红色的花托。《全唐诗》卷七八四载 神龙 从臣《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诗:“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 明 刘基 《蒋山寺十月桃花》诗:“琳宫玉座同黄土,絳蕋丹跗自緑苔。”
《漢語大詞典》:白耳龙(白耳龍)
传说中的白耳朵的神龙。 唐 陆龟蒙 《和咏开元寺佛钵》:“光寒好照金毛鹿,响静堪降白耳龙。” 元 张翥 《次韵刘伯贞与金山即休了长老唱和》:“踏花佛驭红牙象,献寳神骑白耳龙。”
分類:耳朵神龙
《漢語大詞典》:慈恩题记(慈恩題記)
唐 代从 武则天 神龙 年间开始,新进士在 曲江 宴后,即集于 慈恩寺 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后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宋 林逋 《喜侄宥及第》诗:“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
《漢語大詞典》:云蒸龙变(雲蒸龍變)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 魏豹 、 彭越 ﹞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彼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岂与琐琐者校乎?” 清 钱谦益 《〈顾太史文集〉序》:“豪杰之文章,云蒸龙变之气,遇感即发,寧容较深浅,商工拙于其间耶?”
《漢語大詞典》:鼋漦(黿漦)
古代传说神龙的唾液化为玄鼋,玄鼋爬进 周厉王 后宫,童妾遭之而孕,后生 褒姒 。见史记·周本纪。后世因用“鼋漦”比喻祸国的女子。 康有为 《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二:“千载黿漦恨,王孙有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