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仙人洞
岩洞名。 江西 庐山 名胜之一,在 牯岭 西北,为悬崖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岩”石刻,为 南宋 宝祐 三年所刻。洞深约三丈,可容纳百十人。 清 代 嘉庆 以后,洞为道士主持,改祀 吕洞宾 , 吕洞宾 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称为“仙人洞”。岩下悬壁千仞,风光险绝。参阅 周銮书 《庐山史话》五。
《国语辞典》:麻姑山  拼音:má gū shān
山名:(1)在江西省南城县西南,山顶有坛,相传麻姑在此得道,颜真卿著有《麻姑仙坛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江南西道八。建昌军州》:「麻姑山在县(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2)在安徽省宣城县东,相传麻姑在此飘举。《清一统志。卷一一五。宁国府。山川》:「麻姑山,在宣城县东三十里。名胜志:『麻姑山,高广过于敬亭,昔麻姑于此飙举,有丹灶存。』」
《国语辞典》:萍乡县(萍乡县)  拼音:píng xiāng xiàn
县名。位于江西省宜春县西,浙赣铁路经此,地富煤矿,品质好。由汉冶萍公司经营开采。
分类:县名江西
《漢語大詞典》:鸿崖(鴻崖)
(1).指游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道也者,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
(2).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下有炼丹井,相传为 洪涯先生 得道处,后因以名山。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东窥 文命 之穴,南望 鸿崖 之井。”
《國語辭典》:辛弃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国语辞典》:诸暨县(诸暨县)  拼音:zhū jì xiàn
县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南、浦阳江西北岸,浙赣铁路经此。因境内有诸山、暨浦而得名。
《国语辞典》:宣城县(宣城县)  拼音:xuā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濒水阳江西岸,京赣铁路经过,以产宣纸著名。
《漢語大詞典》:井冈山
在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跨井冈山市和宁冈、永新、遂川、酃县等地。海拔1000米左右。外环高山,中多盆地。风景秀丽,有小井龙潭、茨坪南山、黎坪飞龙洞、五指峰和黄洋界等五大哨口。以茨坪为中心,有大、小、上、下、中五井。1927年毛泽东在此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语辞典》:酃县(酃县)  拼音:líng xiàn
县名。位于湖南省东境偏南,与江西省交界。始置于宋,民国三年置县。境内盛产水果、茶叶等。
《國語辭典》:汉钟离(漢鍾離)  拼音:hàn zhōng lí
相传为八仙之一。姓钟离,名权。参见「钟离权」条。
《国语辞典》:陆九渊(陆九渊)  拼音:lù jiǔ yuān
人名。(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省)人。曾结茅讲学于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所见多不合。熹重道问学,主张格物穷理;九渊重尊德性,主张心即是理。九渊学说后由明朝王守仁继承发扬,成为陆王学派。著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语录》四卷。
《漢語大詞典》:龙尾石(龍尾石)
石名。产于今 江西省 婺源县 龙尾山 。乃制上品砚之材料。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卷三:“今 歙州 之山有石,俗谓之龙尾石。匠铸之砚,其石黑,亚於端。”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研,故世所珍也。”
《国语辞典》:景德镇(景德镇)  拼音:jǐng dé zhèn
乡镇名。位于大陆地区江西省浮梁县,原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改名,今为县治。因产瓷器而闻名于世,为中国大陆四大镇之一。
《國語辭典》:角落  拼音:jiǎo luò
1.两面墙或类似墙的屏障物相接的凹处。如:「你怎么一个人躲在这个角落里。」
2.偏僻、不受注意的地方。如:「国家建设必须落实到每个基层角落,才算完成。」
《漢語大詞典》:铁柱宫(鐵柱宫)
又称 铁柱观 。故址在 江西 南昌 。相传 晋 许逊 为 旌阳 令,时 江西 有蛟为害, 许 与其徒仗剑杀之,并作大铁柱以镇压。后世建立宫观以祀 许逊 。 唐 咸通 年间额题铁柱。 宋 大中祥符 年间题名 景德观 。 政和 年间改 延真观 。 嘉定 年间御书“铁柱延真之观”。 明 嘉靖 间改名为 妙济万寿宫 。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 江西 南昌郡 城 铁柱宫 东南隅,有小殿,殿中有池,云铁柱在池中,其实非真跡也。真 铁柱宫 离城数十里,地名 生米渡 ,宫中有池,池中有铁柱,乃 许真君 锁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