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来祀(來祀)
来年;后世。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 张仪 )、 秦 ( 苏秦 )功美,故列其状。”一本作“来禩”。宋书·谢灵运传:“拨 楚 旅之休烈,传芳素於来祀。”
《國語辭典》:陈米(陳米)  拼音:chén mǐ
旧米。相对于新收割的米谷而言。
分類:陈米明年
《國語辭典》:祝福  拼音:zhù fú
本指求神赐福。今多指希望对方得到福分。如:「祝福你一路顺风。」
《国语辞典》:二月二  拼音:èr yuè èr
旧俗以阴历二月二日为令节,称为「龙抬头」。当日民间有引龙回、食煎饼等习俗以祈求来年雨水充足,收穫丰盛。
《漢語大詞典》:踏槐花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漢語大詞典》:来纪(來紀)
来年。《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曹毗 《咏冬诗》:“今载忽已暮,来纪奄復仍。”
分類:来年明年
《漢語大詞典》:卖懒(賣懶)
一种地方风俗。取意是把懒惰卖掉,求得来年勤快。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一:“这八个少年人一直在附近的横街窄巷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越走越带劲儿。”
《漢語大詞典》:柳信
谓柳树发芽带来春的信息。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
《漢語大詞典》:来稔(來稔)
来年。魏书·世宗纪:“﹝ 正始 元年﹞九月丙午,詔缘 淮 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比及来稔,令公私俱济也。”
分類:来年明年
《漢語大詞典》:陈粮(陳糧)
久存的粮食,隔年的粮食。 段荃法 《凌红蝶》:“两家都是富裕中农……家里藏着陈粮,还故意瞎嚷嚷。”
《国语辞典》:披撇  拼音:pī piě
脸色、面色。元。曾瑞〈喜来春。无钱难解〉曲:「粉营花寨紧关门,咱受窘,披撇见钱亲。」也作「坡撇」。
《漢語大詞典》:遍存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漢語大詞典》:雪兆丰年(雪兆豐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镜花缘第三回:“ 武后 因雪越下越大,不觉喜道:‘古人云:“雪兆丰年。”朕才登极,就得如此佳兆。’”
《漢語大詞典》:一易之地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国语辞典》:役男  拼音:yì nán
役龄男子的缩称。男子在年满十八岁的翌年一月一日起役开始,至四十五岁那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时止的期间内,称为「役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