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雅俗共赏(雅俗共賞)  拼音:yǎ sú gòng shǎng
雅士与俗人并皆欣赏。指趣味合于一般人的欣赏水准。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八出:「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红楼梦》第五○回:「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漢語大詞典》:雅典卫城
古希腊建筑文化古迹。位于今雅典城西南部。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130米。原为雅典奴隶制统治者的城堡,公元前5世纪改建为宗教活动中心。主要由帕提侬神庙、伊瑞克提翁庙等组成。建筑群布局自由,主次分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杰出之例。自中世纪后屡遭破坏,现仅存残迹。
《國語辭典》:一穷二白(一窮二白)  拼音:yī qióng èr bái
1.形容非常贫穷落后。
2.大陆地区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准低。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國語辭典》:仰韶文化  拼音:yǎng sháo wén huà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分布于中原和甘肃一带。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故称为「仰韶文化」。又因出土的陶器表面光滑,有红、黑色彩纹,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漢語大詞典》:现代评论派
文化派别。因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成员多系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不尽一致。曾因反对群众的革命斗争,受到鲁迅批判。《现代评论》于1928年底停刊后,该派随之解体。
《國語辭典》:胸无点墨(胸無點墨)  拼音:xiōng wú diǎn mò
胸中没有一滴墨水。比喻人毫无学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因为市上的书贾,都是胸无点墨的,只知道什么书销场好,利钱深,却不知什么书是有用的,什么书是无用的。」
《国语辞典》:薪火相传(薪火相传)  拼音:xīn huǒ xiāng chuán
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参见「薪尽火传」条。如:「历经数代的薪火相传,该舞团的成就斐然,倍受世人尊崇。」
《國語辭典》:新文化运动(新文化運動)  拼音: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一种学术界的革新运动。西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甚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强烈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隐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此种运动更为蓬勃。
《国语辞典》:民族精神  拼音:mín zú jīng shén
由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价值体系与生活连带感等所形构而成的集体意识与凝聚力之体现。
《国语辞典》:民族文化  拼音:mín zú wén huà
一个民族基于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产生和创造以体现该民族特性的一切文化之总合。
《国语辞典》:民族意识(民族意识)  拼音:mín zú yì shì
一个民族建构于所谓的同系同源、共有文化特徵如语言、宗教、习俗、传统、价值、符号、共同历史和民俗以及地理根源等之上,产生共通的情感。
《国语辞典》:平民教育  拼音:píng mín jiào yù
对未受正规教育或缺乏现代知能的民众所施的一种普遍而必要的文化教育。也称为「民众教育」。
《国语辞典》:普同文化  拼音:pǔ tóng wén huà
异文化间所具有的某些相似的文化内容。文化因需要而生,因人在生物上同属一种,故有此种现象。
《国语辞典》:弥生文化(弥生文化)  拼音:mí shēng wén huà
日本绳文时代与古坟时代之间的古文化。约当西元前二世纪到三世纪的五百年之间,从九州开始发展。属于初期农耕文化,生产工具有石刀、木锹、铜镞、铁镞。由于发现汉代铜镜和王莽时代的货泉,證明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密切关系。
分类:日本文化
《国语辞典》:民俗曲艺(民俗曲艺)  拼音:mín sú qǔ yì
于民间产生,属于民族基层文化的音乐。参见「民俗音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