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瞎子  拼音:xiā zi
失去视觉能力的人。《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是虔婆叫了一个男瞎子来替姑娘算命。」《红楼梦》第一○回:「他素日又和宝玉鬼鬼祟祟的,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
《漢語大詞典》:智识分子(智識分子)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您的朋友既入大学,必是智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午校
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
《國語辭典》:通俗读物(通俗讀物)  拼音:tōng sú dú wù
浅近而适合大众阅读的书刊。除要求内容浅显、文字简易外,还须力求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國語辭典》:雅俗共赏(雅俗共賞)  拼音:yǎ sú gòng shǎng
雅士与俗人并皆欣赏。指趣味合于一般人的欣赏水准。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八出:「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红楼梦》第五○回:「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國語辭典》:胸无点墨(胸無點墨)  拼音:xiōng wú diǎn mò
胸中没有一滴墨水。比喻人毫无学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因为市上的书贾,都是胸无点墨的,只知道什么书销场好,利钱深,却不知什么书是有用的,什么书是无用的。」
《漢語大詞典》:动物心理学
又称“比较心理学”。研究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任务是对动物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分类,比较不同种动物的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并确定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國語辭典》:不识之无(不識之無)  拼音:bù shì zhī wú
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清。黄景仁 除夕述怀诗:「有儿名一生,废学增痴憨;曾不识之无,但索梨与柑。」
《漢語大詞典》:能写会算(能寫會算)
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什么书儿都念过,什么字儿都认得,学得能写会算,又是一把的好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