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博籴(博糴)
宋 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糴考
《漢語大詞典》:要策
重要的计划或政策。 宋 王安石 《枢密院编修周革转官制》:“吾枢密之府……捍卫持危应变之大计,与夫将相论议之臣,密谋要策,有补於世者,皆具在此。” 邹韬奋 《本刊与民众》:“我们以为‘力求政治的清明’,与‘实业的振兴’,都是根本要策。”
分類:计划政策
《漢語大詞典》:盐策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策"。
2.盐务。
《漢語大詞典》:朝规(朝規)
朝廷的规划、政策。后汉书·西羌传论:“ 汉 世方之 匈奴 ,颇为衰寡,而中兴以后,边难渐大。朝规失绥御之和,戎帅騫然诺之信。” 南朝 梁 沈约 《荐沈驎士义行表》:“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於边鄙,播圣泽於荒垂。”
《漢語大詞典》:枉策
弯曲的马鞭。《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王逸 注:“以棘为策,既有芒刺,而又不直,则马伤深而行速。”一说指妄谬的政策。见 余冠英 《〈楚辞〉选》
《國語辭典》:口子  拼音:kǒu zi
1.关口,出入要隘之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自从到的这夹山口子呵,无甚事,正好吃酒。」《水浒传》第六一回:「离小人店不得二十里路,正打梁山泊边口子前过去。」
2.破裂处。多指伤口。如:「昨儿一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
3.船上的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爷吩咐收了口子,弯了船。」
《漢語大詞典》:务虚(務虚)
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方面进行研讨学习。 胡耀邦 《〈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我们这次理论工作务虚会,是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时候召开的,应当着重讨论一下理论宣传工作怎样适应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國語辭典》:议价(議價)  拼音:yì jià
由买卖双方共同协商议定物品价格。
《漢語大詞典》:市籍
商贾的户籍。 秦 汉 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 汉 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先发吏有讁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 隋 唐 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 秦 汉 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於理不可。” 唐 刘禹锡 《观市》:“遂迁市於城门之逵……肇下令之日,布市籍者咸至,夹轨道而分次焉。”
《国语辞典》:事务官(事务官)  拼音:shì wù guān
依法执行政策及推行政务的公务人员。其任用资格有一定之规定与限制,一经任用则非具有法定原因或依法定程序不得加以免职。
《漢語大詞典》:六筦
西汉 末年 王莽 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 六管 ”。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
《漢語大詞典》:逸道
使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法令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孟軻 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晋书·郤诜传》:“苟思其利而除其害,以生道利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漢語大詞典》:邪政
指背离王道的政令、政策。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至 政 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 仪 、 韦 、 斯 之邪政,驰騖 起 、 翦 、 恬 、 賁 之用兵。”
《國語辭典》:完事  拼音:wán shì
1.周全的计画。《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2.办完事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五人进过了三场,人人得意,个个誇强。沈灿若始终心下不快,草草完事。」《红楼梦》第五七回:「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
3.了结、平息。《红楼梦》第四七回:「他心中早已不快,得便意欲走开完事,无奈赖尚荣死也不放。」《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店主人无法,又把自己的衣服,老婆的首饰,并在一处当了,凑满了二百块钱,送了上去,方才完事。」
4.事情失败。如:「被你这么胡乱一闹,这件案子准定完事,没指望了!」
5.指人死亡。如:「他昨晚酒醉驾驶,出了车祸,当场完事。」
《国语辞典》:罗汉脚(罗汉脚)  拼音:luó hàn jiǎo
单身汉。清朝政府对台政策,当时渡台者皆为单身男子,无妻无室,孤身游食于四方,衣裾不全,赤脚终生,犹如佛教「罗汉」之形象,故称。今日通常指未婚或鳏居的男子。如:「他是个罗汉脚,一人饱,全家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