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悟言
惊悟
夙悟
玄悟
弗悟
清悟
启悟
动悟
契悟
冥悟
悟佛
渐悟
悟悦
悟门
慧悟
《漢語大詞典》:悟言
晤谈,对谈。悟,通“ 晤 ”。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悟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李善 注:“毛诗:‘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郑玄 曰:‘晤,对也。’悟与晤同。”
分類:晤谈
《漢語大詞典》:惊悟(驚悟)
(1).犹惊醒。睡梦中受惊而醒过来。 晋 潘岳 《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但惊悟兮无闻,超惝怳兮慟怀。”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曰:‘且輟贤宅。’富人惊悟。”
(2).比喻从沉迷中受到震动而觉悟。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方惊悟,遂陈娶纳之因。”
《漢語大詞典》:夙悟
(1).早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愧 班生 之夙悟,慙 尚子 之晚妍。” 宋 叶适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君夙悟幼成,与兄国子博士 迪 励志读书。”
(2).谓早有领悟。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 苗先簏 ﹞读 许 氏説文,若有夙悟。精研而力索,滞解而趣昭。”
分類:早慧领悟
《國語辭典》:玄悟  拼音:xuán wù
深切明瞭。晋。孙绰〈丞相王导碑〉:「公见机而作,超然玄悟。」
《国语辞典》:弗悟  拼音:fú wù
昏迷不醒。《书经。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
分类:昏迷不醒
《漢語大詞典》:清悟
清醒,觉悟;明慧。晋书·向秀传:“清悟有远识,少为 山涛 所知。”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风仪详审,容止可观。”南史·王弘传:“ 弘 少好学,以清悟知名。” 清 吴伟业 《游石公归是夜骤雨明晨微霁同诸君天王寺看牡丹》诗:“太息因归来,鐘声发清悟。”
《漢語大詞典》:启悟
亦作“啟寤”。 寤,通“ 悟 ”。启发使觉悟。《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近者神祇启悟陛下。”晋书·陆喜传:“始闻高论,终年启寤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卢文弨 补注:“启,开也;寤,觉也,与悟通。” 宋 沈揆 《〈颜氏家训〉跋》:“辩析援证,咸有根据,自当启悟来世。” 许地山 《东野先生》二:“一般人既习非成是,最好的是能使他们因理启悟,去非归是。”
《漢語大詞典》:动悟(動悟)
感悟。 唐 崔元翰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第三表》:“实以功德俱茂,典礼宜崇,然而不能铺陈,无以动悟。愚诚虽竭,天鉴未回。”
分類:感悟
《漢語大詞典》:契悟
(1).犹领悟。 唐 慧能 《坛经·顿渐品》:“弟子在 秀大师 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
(2).指悟性。 明 李贽 《书应方卷后》:“先生亦深於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胜之,才学胜之。” 清 毛奇龄 《文华殿大学士易斋冯公年谱》:“数传有 閭山 公讳 裕 者,从 贺黄门 讲学,有契悟,中 正德 戊辰科进士。”
分類:领悟悟性
《漢語大詞典》:冥悟
谓从蒙昧中省悟。 清 高阜 《〈书影〉序》:“诚於是书而求之,可以啟人疑情,可以资人冥悟。”
《漢語大詞典》:悟佛
了悟佛理。 唐 刘禹锡 《偶作》诗之二:“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國語辭典》:渐悟(漸悟)  拼音:jiàn wù
渐次證悟真理。与顿悟相对。
《漢語大詞典》:悟悦
因了悟而喜悦。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澹然离言説,悟悦心自足。”
分類:了悟喜悦
《漢語大詞典》:悟门(悟門)
(1).佛教语。觉悟的门径。与侧重实践的“行门”相对。 唐 杜荀鹤 《赠临上人》诗:“不计禪兼律,终须入悟门。”
(2).指悟入之门。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识文章者,当如禪家有悟门。”
《國語辭典》:慧悟  拼音:huì wù
聪慧而能领悟。《晋书。卷一一○。慕容俊载记》:「聪敏慧悟,机思若流。」《聊斋志异。卷八。周克昌》:「及教以读,慧悟倍于畴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