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良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39~
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趋销印。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例句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白居易 答四皓庙

典故
副车不中
 
博浪力士
 
博浪金椎
 
博浪飞椎
 
报韩
 
奋一椎
 
子房椎
  
张良椎秦
 
击副车
 
击暴秦
 
椎飞博浪
 
沙中客
   
沧海金椎
 
祖龙一击
 
金槌击致
 
金锤报韩
 
惊博浪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简释

博浪飞椎:喻报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例句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咏史

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朱彝尊 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骆宾王 咏怀

典故
成羽翼
 
东宫羽翼
 
浩歌鸿鹄
 
留侯烦商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吕后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6~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典故 
少傅赤松游
 
从赤松游
 
慕赤松
  
松乔约
  
笑随赤松
 
觅松子
  
赤松去
  
赤松志
 
赤松期
 
赤松游
 
追赤松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王子乔
 
黄初平(赤松子)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8~
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例句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 寄天台道士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张说 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咏史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李白 古风之二十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杜甫 哭王彭州抡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老臣预陪县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斋戒月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露坛装琬琰,真像写松乔。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钱起 裴仆射东亭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钱起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陈子昂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马戴 赠道者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典故
张良辞汉
 
解组汉朝
 
赤松游
 
赤游伴

相关人物
张良
 
黄初平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典故
一编圯下
 
一编书
 
一编书是帝王师
 
传书黄石
  
取履桥
 
圯上履
 
圯上书
 
圯桥履坠
 
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屦
  
圯上一编
 
圯上一编书
 
圯上人
 
圯上家传
  
圯桥石杳
 
圯编
 
堕履
 
堕屦
 
失却老仙期
 
子房取鞋
 
帝王师
 
师黄石
  
桥下受书
 
桥下书曾受
 
桥边黄石
 
桥头遗书
 
为人取履
 
石公
 
谷城公
 
素书黄石
 
老人书一编
 
老人书编
 
老人桥上迹
 
老人遗履
 
谷城公
 
谷城文
    
黄公略
  
黄石三略
 
黄石传书
 
黄石履
 
黄石推贤
  
黄石策
  
黄石术

相关人物
张良
 
黄石公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简释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陆游《霜天杂兴》:“毂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例句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司空曙 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崔郾 赠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张文琮 赋桥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之一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李九龄 宿张正字别业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李白 送张秀才诸高中丞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聂夷中 胡无人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许浑 伤虞将军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天授留侯
  
万户封留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6~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简释

封留:指功臣良将能不居功自傲,功成身退。来苏轼《次阳行先入’”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

典故 
汉相人杰

相关人物
张良
 
萧何
 
韩信

参考典故
三贤事汉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0~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例句

丰野光三杰,妫庭赞五臣。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张九龄 饯王尚书出边

三杰贤更穆,百僚欢且兢。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汉主知三杰,周官统六卿。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樊哙
 
范增
 
项羽
 
项庄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例句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之一

典故
匡惠帝
  
护汉储

相关人物
刘盈
 
刘邦(汉高祖)
 
吕后
 
张良

参考典故
四皓


《汉书》卷四十《张良传》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例句

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 张说 赠崔公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 杜甫 述古三首之三

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 韦庄 寄从兄遵

典故
张良烧栈
 
火烧连云栈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例句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李瀚 蒙求

典故 
留侯蹑
 
蹑足封王

相关人物
张良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典故
借前筹
    
子房筹
 
张良借箸
 
张良箸
 
暂借良筹
 
箸筹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张良〉
郦生未行,良从外来谒汉王。汉王方食,曰:「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计告良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塑,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彊,六国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诚用此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简释

借箸:喻指谋划。唐杜牧《河惶》:“元载相公曾惜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例句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 河湟

前筹自多暇,隐几接终朝。 杜甫 哭王彭州抡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殷潜之 题筹笔驿

忠诚资上策,仁勇佐前筹。 王纬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贯休 绣州张相公见访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君臣际会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论衡校释》卷三〈偶会第十〉~07~
因此论圣贤迭起,犹此类也。圣主龙兴于仓卒,良辅超拔于际会。世谓韩信、张良辅助汉王,故秦灭汉兴,高祖得王。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良

参考典故
子房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例句

留侯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 司空图 偶作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公赴朔方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

陶景恋深松桧影,留侯抛却帝王师。 徐夤 忆旧山

文若为全德,留侯是重名。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之一

佐命留侯业,词华博物才。 李皓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宴学士赐宴

今日汉庭求上略,留侯自有一编书。 权德舆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留侯功业何容易,一卷兵书作帝师。 温庭筠 简同志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 卢纶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国泰事留侯,山春纵康乐。 卢纶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國語辭典》:八难(八難)  拼音:bā nán
1.张良向汉高祖陈述的八件难事:一为制项籍之死命;二为得项籍之头;三为封圣人墓、表贤者闾、式智者门;四为散府库以赐贫穷;五为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为休马无所用;七为放牛不复输积;八为复六国之后,归天下游士以事。见《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汉书。卷一。高帝纪》:「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后人引用此语,多是称赞张良见事之精辟。《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索隐述赞》:「人称三杰,辩推八难。」
2.佛教用语。指八种难以入道的状况,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长寿天、聋盲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众生在这八种情况或苦、或乐、或残废、或过分聪明和没机会见佛,都很难修行。《西游记》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也称为「八无暇」。
3.道教上有二义:一指得生人道、去女为男、形体完全、得生中土、值有道君、禀性慈仁、值国太平、与三宝相遇,八种人生难能可贵的情况。二指瘫、痪、癫、痫、疯、痨、蛊、癞八种难治的恶疾。
《漢語大詞典》:张良椎(張良椎)
指 张良 狙击 秦始皇 的铁椎。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汉 张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铁椎狙击 秦始皇 之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清 黄景仁 《荆轲故里》诗:“市筑怜同伴, 沙 椎付后生。”
《漢語大詞典》:沧海君(滄海君)
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学礼 淮阳 。东见 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东夷 君长也。’二説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 良 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 黄石老 ,经过 沧海君 。”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分類:贤者写作
《國語辭典》:乔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树。《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2.松科松属单维管束亚属之一种五叶松。大乔木,高可达七十公尺。针叶五针一束,长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圆柱形,长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种子具长翅。
3.称古代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相见海枯时,乔松难等期!」
《國語辭典》:松乔(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的合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2.比喻高寿,或借用为祝寿之词。如:「寿如松乔」。《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3.比喻隐士。《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國語辭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 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也称为「松仁」、「松子仁」。
2.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國語辭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四十公尺,树皮与嫩芽皆赤褐色,针叶二针一束。雌雄同株,雄毬花黄色,雌毬花紫色。毬果卵圆形,种子有披针形的翅。木材供建筑、造纸之用,树脂可作松香,叶可提炼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也称为「日本赤松」。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
《漢語大詞典》:取履
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 张良 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若论辈行,早陪 韩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
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國語辭典》:圯桥(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苏省邳县南,汉朝张良遇到黄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张良 在 下邳 圯(桥)上为 黄石 老人拾履着履的典故。 张良 谥 文成侯 ,故云。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黄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按,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为此语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记·留侯世家》载: 汉 张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堕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授以《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长者虚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刘济 愿跪履, 田兴 请建筹。” 唐 黄滔 《裴侍郎启》:“昨者面容跪履,亲俾窥天,仍如琢玉之品题,更启如金之然诺。” 宋 唐庚 《双榕》诗:“抠衣倘可亲,跪履安敢羞。”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 黄石老 ,安识 子房 贤。”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参见“ 黄石公 ”。
分類:黄石公
《國語辭典》:黄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漢語大詞典》:封留
原指 汉高祖 封 张良 为 留侯 事。史记·留侯世家:“ 汉 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 未尝有战鬬功, 高帝 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子房 功也。自择 齐 三万户。’ 良 曰:‘始臣起 下邳 ,与上会 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留 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 张良 为 留侯 ,与 萧何 等俱封。”后因以“封留”喻功成身退。 元 耶律楚材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 留 。”
分類:张良
《漢語大詞典》:三杰(三傑)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汉 代的 张良 、 韩信 、 萧何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 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 汉高帝 尝与诸将论 汉 所以得天下,与 项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刘备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张飞 、 关羽 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张说 、 源乾曜 。新唐书·宋璟传:“十七年,为尚书右丞相,而 张説 为左丞相, 源乾曜 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设饌,太常奏乐,会百官尚书省东堂。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國語辭典》:鸿门(鴻門)  拼音:hóng mén
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楚汉之际,项羽、刘邦曾会宴于此。
《國語辭典》:羽翼  拼音:yǔ yì
1.禽鸟的翅膀。《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孔子家语。卷五。颜回》:「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
2.辅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之所以自羽翼者,岩穴之士徒也。」汉。枚乘 七发:「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閒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3.比喻辅佐的人。《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4.党羽。《三国演义》第一○回:「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著的呢。」
《漢語大詞典》:假王
暂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史记·陈涉世家:“乃以 吴叔 为假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齐 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 楚 ,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一:“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筹(借籌)
指为人谋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他説受君恩爵封列侯,镇 江 淮 千里借筹;神京未收,似我辈滥功糜餉,建牙堪羞。”参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國語辭典》:借箸  拼音:jiè zhù
比喻代人谋划设计。参见「藉箸代筹」条。《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与人设谋曰借箸。」唐。杜牧 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也作「藉箸」。
《漢語大詞典》:前筹(前籌)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2).谓筹划。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论边,山川险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决於前筹。”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难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漢語大詞典》:筹帷(籌帷)
在军帐中谋划军机。 唐 陆龟蒙 《京口》诗:“可怜 宋 帝筹帷处,苍翠无言草自生。”
《國語辭典》:留侯  拼音:liú hóu
汉代张良的封爵。参见「张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