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韵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欢(huan),u为介音,a为韵腹,n为韵尾,凡韵母必有韵腹,至于介音、韵尾则可有可无。如攀(pan),无介音,脱(tuo)则无韵尾。或单称为「韵」。
《国语辞典》:浊母(浊母)  拼音:zhuó mǔ
国音字母中属于浊声的声母。如ㄇ、ㄋ、ㄖ等。
分类:声母
《国语辞典》:单拼法(单拼法)  拼音:dān pīn fǎ
一个字音仅用一个注音符号拼成。可分为单用声母的,如国语中的ㄓ、ㄔ、ㄕ、ㄖ等;单用韵母的,如ㄧ、ㄨ、ㄩ、ㄞ、ㄟ、ㄠ、ㄡ等。如:「老师要学生举一个单拼法的例子。」
《国语辞典》:浊声母(浊声母)  拼音:zhuó shēng mǔ
国音字母中,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母。如ㄇ、ㄋ、ㄖ等。
《漢語大詞典》:傍纽(傍紐)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傍、正之目,自此而分清浊也。”参见“ 正纽 ”。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吃口令  拼音:jí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由说者迅速读出。因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有如口吃一般,故称为「吃口令」。也称为「绕口令」。
《國語辭典》:绕口令(繞口令)  拼音:rào kǒu lìng
1.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念起来有些拗口,而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曲艺、戏曲界常用来作为训练咬字、矫正口音、练习各种声调的方法。也称为「吃口令」、「急口令」、「拗口令」。
2.曲折难懂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不懂你这绕口令儿啊!你只说,你作甚么来的?谁叫你来的?你怎么就知道有这个门儿?」
《國語辭典》:声纽(聲紐)  拼音:shēng niǔ
声韵学中指声母的旧称。如帮、滂、并、明等。
《國語辭典》:声母(聲母)  拼音:shēng mǔ
1.对韵母而言,指标声的字母。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等。也称为「辅音」、「子音」。
2.形声字的声符,常为形成诸形声字读音之母,故称为「声母」。如仑为伦、沦、崙、纶、轮诸字的声母。
《國語辭典》:三十六字母  拼音:sān shí liù zì mǔ
一套代表唐、宋间汉语声母系统的符号。是由唐末僧人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字母演变而来。其组织观念参考印度梵语字母的排列。三十六种不同之声母,各以实字充之,如重唇音为帮滂并明,轻唇音为非敷奉微,舌头音为端透定泥,舌上音为知澈澄娘,齿头音为精清从心邪,正齿音为照穿床审禅,牙音为见溪群疑,喉音为影晓匣喻,半舌半齿音为来日。
《國語辭典》:零声母(零聲母)  拼音:líng shēng mǔ
汉字音节中没有辅音,而以元音开头的字音,称为「零声母」。如饿、爱、恩等字音,都属于零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