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内人斜
秦 朝京城 咸阳 旧墙内埋葬宫女的地方。类说卷四引《秦京杂记》:“ 咸阳 旧墻内谓之内人斜,宫人死者葬之,长二三里,风雨闻歌哭声。”
《漢語大詞典》:毁瘗(毁瘞)
取出已撤除的宗庙神主埋葬。 唐 韩愈 《禘祫议》:“曰 献 懿 庙主宜毁之、瘞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天子立七庙,一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於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於太庙而饗焉。自 魏 晋 以降,始有毁瘞之议。”
《漢語大詞典》:蜡氏
周 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洁和埋葬路尸之事。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孙诒让 正义:“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
《漢語大詞典》:客冢
埋葬异乡人的坟墓。 明 王叔承 《侠香亭是要离专诸梁鸿葬处为周公瑕赋》诗:“后有 专诸 墓,前有 要离 坟。 梁鸿 客冢落其畔,断碑荒草愁氤氲。”
分類:埋葬坟墓
《漢語大詞典》:敛埋(斂埋)
收殓埋葬。敛,通“ 殮 ”。宋书·孝武帝纪:“死而无收敛者,官为敛埋。”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清 吴敏树 《书义猴事》:“女乃集族人敛埋其父。”
分類:收殓埋葬
《漢語大詞典》:悬封(懸封)
谓不筑墓道,将棺材直接吊入墓穴埋葬。语本《礼记·檀弓上》:“县棺而封。”《后汉书·周磐传》:“若命终之日,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 李贤 注:“悬封,谓直下棺,不为埏道也。”
《漢語大詞典》:坟田(墳田)
旧时私人用作埋葬死者的田地。 茅盾 《手的故事》:“八少爷,又下乡了么?坟田查得差不多了罢?”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什么债欠得多,利钱背得重,种的不过是三亩半人家的坟田,要自己完钱粮,还要每亩出四块钱的佃租!”
《漢語大詞典》:蜜人
生前服蜜,死后以蜜浸泡,埋葬期久而形成的木乃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木乃伊:“ 回回 田地,有年七十八岁老人,自愿捨身济众者,絶不饮食,惟澡身啖蜜,经月,便溺皆蜜。既死,国人殮以石棺,仍满用蜜浸,鐫志岁月于棺盖瘞之。俟百年启封,则蜜剂也。凡人损折肢体,食匕许,立愈。虽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漢語大詞典》:潜瘗(潛瘞)
暗中埋葬。 清 冯桂芬 《奉政大夫金君墓志铭》:“ 云州 人 崔际唐 潜瘞君尸。”
分類:暗中埋葬
《漢語大詞典》:筑埋(築埋)
筑穴埋葬。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其舍近墓, 孟子 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雉涧(雉澗)
山谷名。相传 南朝 梁 罗子锺 埋葬此处,化而为雉,故名。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七:“ 朱文绣 与 罗子钟 为友,俱仕於 梁 。 绣 既死, 子钟 哭之,其夜亦亡。 梁 南七里有 鸡山 , 绣 葬於其中;北九里有 雉涧 ,埋 钟 於其内。 绣 神灵变为鸡, 钟 魂魄化为雉。清鸣哀响,往来不絶。故诗曰:‘ 鸡山 别飞响, 雉涧 和清音。’”
《漢語大詞典》:毁埋
埋葬,掩埋。《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不许闲杂人登场》:“但犯大辟犯人,出於不得已,身遭刑宪,瞑目而受,狱成,追给毁埋银两。”
分類:埋葬掩埋
《漢語大詞典》:葛沟(葛溝)
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矫世以礼,倮乎?如矫世则葛沟尚矣。” 李轨 注:“古者未知丧送之礼,死则裹之以葛,投诸沟壑。”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为棺椁者,不以葛沟为不可易也。”
分類:埋葬尸体
《漢語大詞典》:骨榇(骨櫬)
死人埋葬后经过腐烂剩下来的骨头。亦借指尸体。《西游记》第三八回:“他但有言语,就将骨櫬与他看,説:‘你杀的是这个人!’”
《漢語大詞典》:渊壤(淵壤)
深土。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分類:埋葬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