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1,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土骨堆
土苴
土龙
土馒头
土木形骸
土牛
一抔土
营丘茅土
西风尘土
词典
尘土
率土
土木
净土
下土
黄土
典故
相关人物
延陵季子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4~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例句

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杯。 韩愈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

典故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唐·成玄英疏:「绪,残也。土,粪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国家为残馀之事,将天下同于草土者也。」
典故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83~
圣人者,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涔则具擢对,旱则修土龙。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举坐而善。

例句

不假土龙呈夭矫,自然石燕起参差。 李群玉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典故

《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一〈诙谐门〉
王梵志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己且为馅草,当使谁食之?为易其后两句云:「预先著酒浇,图教有滋味。」
典故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嵇康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例句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典故

《礼记注疏》卷十七〈月令〉~346~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唐·孔颖达疏:「此月之时,命有司之官,大为难祭。令难去阴气。……出,犹作也。此时强阴既盛,年岁巳终,阴若不去,凶邪恐来岁更为人害。其时,月建丑,又土能刻水,持水之阴气,故特作土牛以毕送寒气也。
《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立春〉~302~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
典故
一抔土

相关人物
张释之
 
刘恒(汉文帝)


《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
「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三国魏·张晏注:「不欲指言,故以取土喻也。」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2755~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张晏云:不欲指言,故以取土譬」者,盖不欲言盗开长陵及说伤迫近先帝故也。

例句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 权德舆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

可怜贞质无今古,可叹隋陵一抔土。 卢纶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典故
营丘茅土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80~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梨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典故
一箑西风
  
元规拥上流
 
吹尘扇难障
 
团扇隔元规
 
尘埃污西风
 
尘满西风扇
 
庾亮尘
 
庾令尘
 
扇尘轻障
 
拥扇西风
 
无扇可障尘
 
王导举扇
 
羽扇障西尘
 
举扇毋我污
 
西风不胜尘
 
西风尘土
 
西风扇
 
遮扇尘
 
风尘休障

相关人物
庾亮
 
王导


《世说新语》下卷下《轻诋》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艺文类聚》卷六〈地部、州部、郡部·地部·尘〉
晋《郭子》曰: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

简释

元规尘:喻高官权贵气势凌人,又泛指尘污。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例句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殷尧藩 襄口阻风

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韩偓 驿步

《國語辭典》:尘土(塵土)  拼音:chén tǔ
1.细小的灰土。《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池边两行垂柳,杂著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也称为「尘埃」。
2.尘世。唐。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漢語大詞典》:率土
(1).“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新唐书·孙伏伽传:“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岂少此物哉。”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
(2).犹王土。指京畿地区。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國語辭典》:土木  拼音:tǔ mù
1.建筑工程。《抱朴子。外篇。诘鲍》:「起土木于凌霄,构丹绿于棼橑。」《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
2.不加文饰。《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文。」
《國語辭典》:土木堡  拼音:tǔ mù bǎo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败,被也先俘虏。
《國語辭典》:净土(淨土)  拼音:jìng tǔ
佛国为清净无浊之地,故称为「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净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回,往生净土。」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
《國語辭典》:黄土(黃土)  拼音:huáng tǔ
一种疏松、粉砂质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矿物成分多为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多孔隙,乾燥时坚实,遇水易散,抗蚀性弱。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乾旱、半乾旱地区。
《漢語大詞典》:土骨堆
指坟墓。 唐 韩愈 《饮城南道边古墓》诗:“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盃。” 方世举 注:“《檀弓》: 延陵季子 曰,‘骨肉復归於土。’今古墓则惟土与骨而已矣,故曰土骨堆。”按礼记·檀弓下作“骨肉归復於土也”。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却原来是一个土骨堆。云:老汉可也老的糊突了,一个土骨堆只管叫道有鬼有鬼。”
分類:坟墓
《漢語大詞典》:土苴
(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土芥。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餘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土苴,如粪草也。 李 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 宋 戴复古 《谢萧和伯见访》诗:“江湖尊白髮,土苴视黄金。”金史·海陵纪:“殫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又 光 宣 之季, 黄冈 俗謳,风靡天下,内廷法曲,弃若土苴。”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皆土苴其子孙。”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
《國語辭典》:土龙(土龍)  拼音:tǔ lóng
1.以土塑制的龙,为古代祈雨所用。《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
2.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國語辭典》:土馒头(土饅頭)  拼音:tǔ mán tou
指坟墓。因形似馒头,故名。《太平广记。卷三七。卖药翁》:「多于城市笑骂人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分類:坟墓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语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晋书。卷四九。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凤之姿,天质自然。」
《國語辭典》:土牛  拼音: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也称为「春牛」。
2.独轮车的别称。参见「独轮车」条。
3.堆在堤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头头的牛。
《漢語大詞典》:元规尘(元規塵)
东晋 庾亮 ,字 元规 ,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 王导 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 元规 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唐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