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形像
神像
肖像
像法
气像
小像
无像
像貌
铜像
仿像
影像
庙像
尊像
貌像
铸像
《國語辭典》:形像  拼音:xíng xiàng
外形、状貌。《淮南子。原道》:「物穆无穷,变无形像。」《红楼梦》第三六回:「林黛玉当下见了宝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从那里著了魔来,也不便多问。」也作「形相」、「形象」。
《國語辭典》: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1.形状、外貌。《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也作「形相」、「形像」。
2.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3.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國語辭典》:神像  拼音:shén xiàng
1.死者的遗像。
2.神的画像、塑像。
分類:神像
《漢語大詞典》:神象
亦作“ 神像 ”。
(1).指神灵的形象。礼记·郊特牲:“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陈澔 集说:“尸所以象所祭者,故曰神象。”
(2).神鸟的形象。指凤凰。 晋 傅咸 《凤凰赋》:“仰天文以弥观兮,览神象乎太清。”
(3).指神的图像、塑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为 伍员 庙之神像者,五分其髯,谓之髭鬚神。” 清 曾国藩 《祭韩公祠文》:“ 国藩 履任之日,敬谨展謁,乃神像之旁有先师 孔子 之木主儼然在焉。”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
《國語辭典》:肖像  拼音:xiào xiàng
利用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所形成的人物像。
《漢語大詞典》:像法
佛教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
《漢語大詞典》:气像(氣像)
气度,气局。 清 李渔 《比目鱼·伪隐》:“我如今穿了簑衣,戴了箬笠,做出些儒者气像,儼然是个避世的高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孤是一个粗卤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
分類:气度
《漢語大詞典》:小像
(1).较小的雕像或画像。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兴》诗:“佛屋纱灯明小像,经奩鱼蠹蚀真文。”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眉州》:“有 观莲亭 ……中有碑刻 东坡 小像。”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我有紫磨金铸成 西王母 小像,可带随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当悬之卧室,快意时,焚香一炷,对鼓一曲,则儿身受之矣。”
(2).指个人的小照片。如 鲁迅 有《自题小像》诗。
《漢語大詞典》:无像(無像)
见“ 无象 ”。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國語辭典》:像貌  拼音:xiàng mào
长相、形貌。如:「他们父子间的像貌非常神似。」
分類:长相容貌
《國語辭典》:铜像(銅像)  拼音:tóng xiàng
以铜塑铸成的人像,纪念有特殊勋劳的人。《宋书。卷九三。隐逸传。戴颙传》:「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曰:『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苟利众生,虽割舍身命有所不恤,况区区之铜像哉?』」
《漢語大詞典》:仿像(倣像)
(1).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 注:“仿像、靉靆,不审之貌。” 南朝 齐 王融 《巫山高》诗:“仿像 巫山 高,薄暮 阳臺 曲。”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2).好象,似乎。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昔从 邯郸 张冏 母 司徒氏 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3).模仿。晋书·刘粲载记:“﹝ 粲 ﹞好兴造宫室,相国之府仿像紫宫。”
亦作“ 倣象 ”。 模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即诣故居,朝来之大宅宏门,改张新旧,曾无倣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而依拟倣象於影响形迹之间,尚非圣门之所谓著察者也。”
《國語辭典》:影像  拼音:yǐng xiàng
1.画像。《红楼梦》第五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文明小史》第五六回:「湖上有高楼一座,名曰胜棋楼,楼上供著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影像。」
2.影子、身影。宋。叶适〈黄子耕墓志铭〉:「余观子耕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3.形象。如:「他那温和的举止,留给人很好的影像。」
4.印象。《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像在肚里。」
《漢語大詞典》:庙像(廟像)
亦作“ 庙象 ”。 庙中神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子安 仰澄芬於万古,讚清徽於庙像。”宋书·礼志四:“﹝ 诸葛亮 ﹞德范遐邇,勋盖季世……庙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庙像不始于佛家:“ 文翁 守 蜀 ,造讲堂作石室……中有 孔子 坐像,其坐歛蹠向后屈膝,当前七十二弟子侍于两旁,此后世庙像之始也。”
《國語辭典》:尊像  拼音:zūn xiàng
对神、佛、菩萨等雕像的敬称。唐。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龛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崙各二。」
《漢語大詞典》:貌像
见“ 貌象 ”。
《漢語大詞典》:貌象
亦作“ 貌像 ”。 形象;相貌。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黄帝“象”作“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 高宗 祇謁先圣……视貌像翼翼钦慕。”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鬼神:“光中见三仙,冠服貌像,隐隐可辨。” 柳亚子 《鲁游杂诗》:“ 铁公祠 畔又停舟,尚有庄严貌象留。”
分類:形象相貌
《分类字锦》:铸像(铸像)
魏书崔挺传太初十八年除光州刺史威思并著风化大行景明初见代四年卒光州故吏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于城东广因寺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其遗爱若此
分类: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