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咏史·咏史〉~994~
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唐·李善注引蔡邕《独断》曰:「太尉已下冠惠文,侍中加貂蝉。」
典故 
尘冠挂
 
挂官辞朝
 
挂两梁冠
  
挂冠侣
 
挂冠服
 
挂冠裂冕
 
挂冠贞白
 
挂朝衣
  
挂触邪冠
 
华阳挂冠
 
逢萌解冠

相关人物
逢萌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虫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楼子》:「楚国龚舍初随楚王朝,宿未央宫,见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萦罗网,有虫触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叹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网罗也,岂可淹岁。』于是挂冠而退。时人笑之,谓舍为蜘蛛之隐。」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简释

挂冠:咏辞官归隐,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例句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

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储嗣宗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

挂却衣冠披薜荔,世人应是笑狂愚。 刘商 寄李辅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仍山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孟浩然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处士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与高适薜据登恩寺浮图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张说 杂诗四首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李林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 杜牧 朱坡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杨鸿 晴望九华山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权德舆 新安江路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泰系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许浑 病中二首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郭贺露冕

相关人物
郭贺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郭贺〉~908
贺字乔卿,雒人。祖父坚伯,父游君,并修清节,不仕王莽。贺能明法,累官,建武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拜荆州刺史,引见赏赐,恩宠隆异。及到官,有殊政。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显宗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每所经过,吏人指以相示,莫不荣之。

例句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李瀚 蒙求

典故
冕旒黈纩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唐·颜师古注:「黈,黄色也。纩,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例句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韩愈 苦寒

典故
倘来轩冕


《庄子集释》卷六上〈外篇·缮性〉~558~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唐·成玄英疏:「益,加也。轩,车也。冕,冠也。古人淳朴,体道无为,得志在乎恬夷,取乐非关轩冕。乐已足矣,岂待加之也!今世之人,浇浮者众,贪美荣位,待此适心,是以戴冕乘轩,用为得志也。」
典故

《庄子》外篇·卷六上《缮性》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唐·成玄英疏:「轩,车也。冕,冠也。……今世之人,浇浮者众,贪美荣位,待此适心,是以戴冕乘轩,用为得志也。」

例句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 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

林壑能忘轩冕贵,白云黄鹤好相亲。 牟融 题孙君山亭

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 白居易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亦知轩冕荣堪恋,其奈田园老合归。 白居易 履道西门二首之二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 韩愈 孟生诗

《國語辭典》:轩冕(軒冕)  拼音:xuān miǎn
古代卿大夫的车服。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轩服冕。后借指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白公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谪仙人?」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总称。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
3.领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4.堂皇大方。《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饰与耳饰。 唐 司空图 《山居记》:“亦犹人之秀发,必见於眉宇之间,故五峯頍然,为其冠珥。”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國語辭典》:衮冕(袞冕)  拼音:gǔn miǎn
1.衮服和冠冕。
2.著衮服所用的冕。古代天子祭宗庙时戴用。《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
《國語辭典》:冕服  拼音:miǎn fú
古代大夫以上所穿的礼服。《尚书。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南朝齐。王融〈赠族叔卫军俭诗〉:「逶迤冕服,有锵璁珩。」
《國語辭典》:旒冕  拼音:liú miǎn
古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前后垂有用丝绳串成的玉穗。借指帝王。《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穆穆旒冕,蕴诚毕敬。」《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
《國語辭典》:冕旒  拼音:miǎn liú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漢語大詞典》: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國語辭典》:绂冕(紱冕)  拼音:fú miǎn
古时礼服及礼冠。《列子。杨朱》:「禹…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
《漢語大詞典》:蝉冕(蟬冕)
即蝉冠。 晋 潘岳 《秋兴赋》序:“珥蝉冕而袭紈綺之士,此焉游处。”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频作二守,竝加蝉冕,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头似秃鶖巾裹懒,最不宜蝉冕宜僧帽,林中物,直须釂。”参见“ 蝉冠 ”。
分類:蝉冠
《國語辭典》:蝉冠(蟬冠)  拼音:chán guān
古时显贵者所戴的帽子,上有蝉饰,并插貂尾。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诗:「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唐。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也称为「貂蝉冠」、「蝉冕」。
《漢語大詞典》:冠挂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分類:帽子东西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挂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