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防禦  拼音:fáng yù
1.医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北诸医铺》:「石鱼儿、班防禦、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
2.防备抵禦。《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阴瑜妻传》:「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自防禦甚固。」
3.关隘地方的防禦工事。《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防禦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漢語大詞典》:防御使(防禦使)
职官名。 唐 武则天 时始设于 夏州 , 安 史 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 宋 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 辽 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 清 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唐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旧唐书·职官志三:“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旌节。”金史·宣宗纪上:“ 德州 防御使 完颜丑奴 伏诛。”
《国语辞典》:投手防禦率  拼音:tóu shǒu fáng yù lǜ
将投手的责任失分乘九,再除所投局数,所得出的商数,就是投手防禦率。也称为「投手失分率」。
分类:投手责任
《国语辞典》:防禦战(防禦战)  拼音:fáng yù zhàn
1.抗禦敌人的战争。
2.在政治、文化上捍卫正确理论,防禦反对者的破坏,称为「防禦战」。
《高级汉语词典》:防御工事  拼音:fáng yù gōng shì
建在防守区以外的小型防御阵地
分类:防御工事
《漢語大詞典》: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学派用语。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漢語大詞典》:防御州(防禦州)
宋 金 时称设有防御使的州。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金 诸防御州,防御使一人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三·地理志:“州有四等,曰节度州,曰防御州,曰团练州,曰刺史州。”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知府
分類:防御使
《國語辭典》:控御  拼音:kòng yù
控马使就范。亦比喻治人。《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
《國語辭典》:捍卫(扞衛)  拼音:hàn wèi
保卫。《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上》:「闭府门,具车重,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捍卫,送到斥丘。」
《國語辭典》:捍卫(捍衛)  拼音:hàn wèi
保卫、防卫。《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卫之实。」
《國語辭典》:守禦  拼音:shǒu yù
守备防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惟刘仁赡词气无异平时,部分诸将守禦。」《三国演义》第四八回:「传令各寨严加守禦,不可轻动。」
《漢語大詞典》:捍御(扞禦)
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 。 召穆公 亦云。” 汉 蔡邕 《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明 宋濂 《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
分類:防御抵抗
《漢語大詞典》:拟捍(擬捍)
犹防御。《魏书·卢昶传》:“卿可深思拟捍之规,攘敌之略,使还具闻。”
分類:犹防防御
《漢語大詞典》:蔽圉
防御。管子·国蓄:“夫国之君不相中,举兵而相攻,必以为扞挌蔽圉之用。”
分類:防御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