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道白  拼音:dào bái
1.一种流行于宋、元的文字游戏。参见「拆白道字」条。《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谁耐烦与你猜谜道白,我只认得自己的兜肚,还我便休。」
2.戏曲中的说白。
《国语辞典》:说黑道白(说黑道白)  拼音:shuō hēi dào bái
信口乱说,妄加批评。《金瓶梅》第六○回:「你这丫头也跟著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也作「说长道短」。
《国语辞典》:说清道白(说清道白)  拼音:shuō qīng dào bái
说清楚、弄明白。如:「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件事说清道白!」
分类:清楚明白
《國語辭典》:数黄道白(數黃道白)  拼音:shǔ huáng dào bái
随意评论,信口编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元来那王尼有一身奢遮本事,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踅,那女眷们没有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也作「说长道短」。
《國語辭典》:数黄道黑(數黃道黑)  拼音:shǔ huáng dào hēi
评论是非长短。指信口随意乱说。《西游记》第三九回:「你看他眼泪汪汪,黏涎答答的,哭将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数黄道黑,脱不了只多著我,你不如把我打发了,你老婆还是老婆,汉子还是汉子。」也作「说长道短」。
《國語辭典》:口白  拼音:kǒu bái
1.口头告诉。《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
2.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较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者,称为「口白」。
《漢語大詞典》:念词(念詞)
指戏剧演出中的念台词或道白。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七:“念词自然,并非单纯地将个人说话习惯搬上舞台,而是经过整理与适当地夸张的一种表现方法。”
《國語辭典》:开科(開科)  拼音:kāi kē
1.举行科举考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必定开科,大爷、二爷一齐中了。」
2.说开场白。《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却拿起一个盘子来,口里开科道:『小人远方来的人,投贵地特来就事。』」
《國語辭典》:苏白(蘇白)  拼音:sū bái
以苏州话发音的口白。如:「昆曲里头有许多苏白。」
《國語辭典》:念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字音较为拖长;口白则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國語辭典》:念白(唸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的内心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字音较为拖长,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口白则较接近各地生活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國語辭典》:京白  拼音:jīng bái
平剧中用北京话念的对白。平剧旧称京戏,其读音、咬字、归韵都以北平方言为标准,但加强其音乐性和节奏感。
《國語辭典》:唱念  拼音:chàng niàn
如唱歌似的高声复诵。如:「跑堂的唱念我们点的菜色给厨房听。」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面食店》:「各桌或三样皆不同名,行菜得之,走迎厨局前,从头唱念,报与当局者。」
《國語辭典》:韵白(韻白)  拼音:yùn bái
一种传统戏曲的念白。大概以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标准,而四声的调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有四声的组成,形成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语调,较方言的念白节奏感更强,音乐性更明显。
《國語辭典》:科白  拼音:kē bái
平剧中角色的动作和言语。始于元人曲本。
《國語辭典》:打诨插科(打諢插科)  拼音:dǎ hùn ch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也作「插科打诨」。
《國語辭典》:俏头(俏頭)  拼音:qiào tou
1.烹饪时加入的香菜、木耳、辣椒等配料,可增加菜肴的美味或色泽,称为「俏头」。
2.在戏曲或评书中令人喜爱的身段、道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