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俗韵(俗韻)
(1).不高雅的乐声。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2).指不工稳的押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诗说杂记》卷九:‘何谓俗韵?过於奇险,困而贪多,过於率易,虽二韵亦俗者是也。’案, 沧浪 以‘俗韵’列‘俗字’之后,当指‘押韵’之‘韵’。”
(3).鄙俗的情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有灵襟,斯无俗趣;有慧口,斯无俗韵矣。”
《國語辭典》:用韵(用韻)  拼音:yòng yùn
押韵。宋。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予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漢語大詞典》:谐韵(諧韻)
押韵。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教下:“《渔父》之辞,未尝谐韵而入於赋。” 章炳麟 《与杨树达书》:“三百篇之谐韵,盖与今之南北曲同,以平上错杂相谐,不得谓古无上声也。”
分類:押韵
《漢語大詞典》:逐韵(逐韻)
犹押韵。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谈资·薛涛令》:“ 高駢 镇 成都 ,命 涛 ( 薛涛 )为一字令,曰:‘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
分類:押韵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漢語大詞典》:无韵(無韻)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漢語大詞典》:不韵(不韻)
(1).不风雅;不风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众人齐笑道:‘对此好花明月,美酒清歌,真乃赏心乐事,有何不美?却恁般凄楚,忒煞不韵!’”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当佳景,对妙人,何不领略清光,共诉素心,乃必强掉文袋,徵经据典,搜索枯肠,抑何不韵乃尔。”
(2).不押韵,失韵。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殆由史野异製,工拙殊科,故器或无铭,铭或不韵。”
《漢語大詞典》:谑语
在明确某一短语的含义时用另一组现成的与之押韵的词来作解释的词语。例如:笨小雌马是笨马的谑语。
《漢語大詞典》:落韵(落韻)
出韵,不押韵。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落韵贬》:“﹝ 李如实 ﹞恨朝廷久无牵復之命,裁落韵诗以讥之。”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世多病此诗既押十虞韵,鱼、虞不通押,殆落韵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曲甚好,只是落韵。”
分類:押韵后蜀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漢語大詞典》:险窄(險窄)
(1).险峻狭窄。 明 高启 《龙门》诗:“始窥已幽深,渐入尤险窄。”
(2).指作诗以僻字押韵。 宋 梅尧臣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雄才落笔泻天河,缀韵孤清仍险窄。”
《國語辭典》:词文(詞文)  拼音:cí wén
一种唐代说唱艺术。现存作品有季布骂阵词文,通篇为七字句,一韵到底。
《國語辭典》:韵脚(韻腳)  拼音:yùn jiǎo
韵文句末所押的韵。《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七回:「且别给他看,先说给他韵脚。他后来的,先罚他和了诗。」
《國語辭典》:出韵(出韻)  拼音:chū yùn
作诗时,押韵的字,超出所用的韵部。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出韵诗虽是晚唐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