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荒谬(荒謬)  拼音:huāng miù
荒唐、错误。《儒林外史》第三回:「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国语辞典》:荒谬小说(荒谬小说)  拼音:huāng miù xiǎo shuō
一种小说派别。此派作家主张小说应该呈现事实,不加个人诠释。原原本本、未经抽象化、主观化的现象才是最好的题材。
《国语辞典》:荒谬剧(荒谬剧)  拼音:huāng miù jù
一种盛行于五○及六○年代的戏剧流派。西元一九四七年兴起于法国,主要开创者为伊奥涅斯柯(Ionesco)、贝克特(Beckett)。此派摒弃寻常的戏剧手法,改采非写实的形式,否定语言的传达功能及戏剧的一切规律,甚至全盘否定了人生。本来应该是很沉痛的戏剧,却往往令观众觉得可笑、怪诞、苦涩、惊异与荒谬,颇能发人省思。代表作品如贝克特的《等待果陀》。
《國語辭典》:荒谬绝伦(荒謬絕倫)  拼音:huāng miù jué lún
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如:「网路上那段荒谬绝伦的言论,引来社会大众大力挞伐。」
《漢語大詞典》:不根
没有根据;荒谬。汉书·严助传:“ 朔 、 皋 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颜师古 注:“议论委随,不能持正,如树木之无根柢也。”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或曰杀童男女瘞其下为厌胜,是为童丁,説皆不根诞谩。” 清 曹寅 《桐阴》诗:“此意须谁説, 王 何 理不根。”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卷第十一章第二节:“关于他( 张华 ),颇有些不根的神话,象 丰城 剑气之类的传说。”
分類:有根荒谬
《國語辭典》:纰缪(紕繆)  拼音:pī miù
错误。《礼记。大传》:「王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南朝宋。裴骃 史记集解序:「虽时有纰缪,实勒成一家,总其大较,信命世之宏才也。」
分類:错误荒谬
《漢語大詞典》:舛谬(舛謬)
亦作“ 舛繆 ”。
(1).差错;错误。 晋 郭璞 《〈山海经〉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餘人名,各读一徧,随即覆呼, 法抚 犹有一二舛谬, 显宗 了无误错。”旧唐书·德宗纪上:“得非刑法舛繆,忠良鬱湮,暴赋未蠲,劳师靡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
(2).悖谬;荒谬。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 周 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其间意气之骄盈,议论之舛谬,概难枚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停止闰月:“然 光先 实於历法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清史稿·高宗纪三:“左副都御史 孙灝 奏请明年停止巡幸,上斥其识见舛繆。”
(3).错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灾祥:“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五年三月,詔询诸贝勒:‘国人怨断狱不公,何以弭之?’ 岳托 奏:‘刑罚舛谬,实在臣等。’”
《漢語大詞典》:昏谬(昏謬)
亦作“ 昏繆 ”。
(1).糊涂乖谬;荒谬。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宣王 称疾困篤…… 胜 不能觉” 裴松之 注引《魏末传》:“ 宣王 乃復阳为昏谬,曰:‘君方到 并州 ,努力自爱!’错乱其辞,状如荒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郑清之》:“ 赵崇雋 上书歷陈其昏繆贪污之过,亦解綬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现查知该参将所请练兵百名,其中即多係领有富有票者,实堪骇异。似此昏谬粗率,一旦有警,必然貽误事机。”
(2).指荒谬之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奇怪的日历》:“但如此奇怪的日历,先前却似乎未曾出现过,岂但‘宜剃头捕捉’,表现其中一年一年的加增昏谬而已哉!”
《漢語大詞典》:背谬(背謬)
悖谬;荒谬。明史·王守仁传:“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倘使说话有背谬之处,适足以加重罪孽,如何是好呢。”
《漢語大詞典》:荒悖
昏乱;荒谬。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羕 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 高祖 惑於内不察也,老耄荒悖,可胜言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心史》﹞所载 元世祖 剖割 文天祥 ,食其心肺,又好食孕妇腹中小儿,语太荒悖,殊不足信。”
分類:昏乱荒谬
《漢語大詞典》:枉谬(枉謬)
犹荒谬。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情既有私,理或枉谬。”
分類:荒谬
《漢語大詞典》:诞谬(誕謬)
荒谬。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一》:“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备彰圣典,非为诞谬。”
分類:荒谬北周
《漢語大詞典》:芜谬(蕪謬)
芜杂谬误;荒谬。宋书·王僧达传:“猖狂芜谬,每陈所怀。”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尝撰铭附上,且求指擿芜谬处见示。” 明 归有光 《〈荀子〉叙录》:“而时有芜谬,取 韩子 ‘削其不合者附於圣人之籍’之意。”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邪说(邪說)  拼音:xié shuō
不当的言论、异说。《荀子。儒效》:「邪说畏之,众人愧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把那抱别姓,借异种,这样邪说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