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长乐宫中一叹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8~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典故
吴宫教战
 
吴宫教阵
 
吴宫红阵
 
孙武女兵
 
孙武宫中
 
宫中斩美人
 
教宫人战

相关人物
孙武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26~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阖闾三年〉~6~
三年,吴将欲伐楚,未行。伍子胥、白喜相谓曰:「吾等为王养士,画其策谋,有利于国,而王故伐楚。出其令,托而无兴师之意,奈何?」有顷,吴王问子胥、白喜曰:「寡人欲出兵于二子,何如?」子胥、白喜对曰:「臣愿用命。」吴王内计二子皆怨楚,深恐以兵往破灭而已。登台向南风而啸,有顷而叹,群臣莫有晓王意者。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荐孙子于王。孙子者,名武,吴人也,善为兵法。辟隐深居,世人莫知其能。胥乃明知鉴辩,知孙子可以折冲销敌,乃一旦与吴王论兵,七荐孙子。吴王曰:子胥托言进士,欲以自纳。而召孙子问以兵法,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问曰:「兵法宁可以小试耶?」孙子曰:「可,可以小试于后宫之女。」王曰:「诺。」孙子曰:「得大王宠姬二人以为军队长,各将一队。」令三百人皆被甲鍪,操剑盾而立,告以军法,随鼓进退,左右旋,使知其禁。乃令曰:「一鼓皆振,二鼓操进,三鼓为战形。」于是宫女皆掩口而笑。孙子乃亲自操枹击鼓,三令五申,其笑如故。孙子顾视诸女,连笑不止。孙子大怒,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顾谓执法曰:「取鈇锧。」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既以约束,三令五申,卒不却行,士之过也。军法如何?」执法曰:「斩!」武乃令斩队长二人,即吴王之宠姬也。吴王登台观望,正见斩二爱姬,驰使下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宜勿斩之。」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孙子复撝鼓之,当左右进退,旋规矩,不敢瞬目,二队寂然无敢顾者。于是乃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所欲用,使赴水火犹无难矣,而可以定天下。」
典故
武媚宫中

相关人物
武则天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高宗王皇后〉~3472~
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饟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酖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惠之弟齐聃,齐聃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高宗废后王氏,●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王居东宫,妃亦进册,擢父仁祐陈州刺史。帝即位,立为皇后。仁祐以特进封魏国公;母柳,本国夫人。仁祐卒,赠司空。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解魏国夫人门籍,罢后舅柳奭中书令。李义府等阴佐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后母兄、良娣宗族悉流岭南。许敬宗又奏:「仁祐无他功,以宫掖故,超列三事,今庶人谋乱宗社,罪宜夷宗,仁祐应斲棺,陛下不穷其诛,家止流窜,仁祐不宜引庇荫宥逆子孙。」有诏尽夺仁祐官爵。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初,帝念后,间行至囚所,见门禁锢严,进饮食窦中,恻然伤之,呼曰:「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辞曰:「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流泪呜咽。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骂曰:「武氏狐媚,●覆至此!我后为●,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后闻,诏六宫毋畜●。武后频见二人被发沥血为厉,恶之,以巫祝解谢,即徙蓬莱宫,厉复见,故多驻东都。中宗即位,皆复其姓。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州文水人。父士●,见外戚传。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矱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悦。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列传〉~42~
张易之尝从容问自安计,仁杰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于市,踰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于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馀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仁杰降拜顿首,曰:「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后然之。更令太子舍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初,吉顼、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国语辞典》:宫中(宫中)  拼音:gōng zhōng
1.皇宫内。《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家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国语辞典》:宫中太监(宫中太监)  拼音:gōng zhōng tài jiàn
(歇后语)大势已去。如:「这场球赛,我看我们已如宫中太监──大势已去。」
分类:歇后语
《漢語大詞典》:取诸宫中(取諸宫中)
孟子·滕文公上:“且 许子 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偏生 九阿姐 造化,讨得着,年时赚了若干钱钞,临出门还有这一主大财,又是取诸宫中,不劳餘力。”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shěng
宫中,皇帝居住之所。《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三国演义》第三回:「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xǐng
自我观察与反省。《左传。僖公十九年》:「今君德无乃犹有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也作「内观」。
《漢語大詞典》:中宫
合乎五音中的宫级音阶。管子·地员:“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漢語大詞典》:省闱(省闈)
(1).宫中;禁中。《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 ,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谦乐善。”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书愿效死边漠,以报国宠。”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3). 唐 宋 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 元 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闈。”一本作“选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学能文,小试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终。”
《漢語大詞典》:宫邸
指宫中。宋史·姚坦传:“ 坦 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諭,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 宋 邓椿 画继卷五:“ 和国夫人 王氏 , 显恭皇后 之妹,宗室 仲輗 之室也。善字画,能诗章,兼长翎毛。每赐御扇,即飜新意,彷成图轴,多称上旨。一时宫邸珍贵其蹟。”
分類:宫中
《國語辭典》:内里(內裡)  拼音:nèi lǐ
1.宫中。《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李辅国传》:「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水浒传》第七八回:「既然如此,计议定了。来日内里相见,面奏天子。」
2.内室。唐。元稹 杂忆五首诗之一:「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3.里面、内部。《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顷刻,内里备了饭出来。」也作「内中」。
4.衣服的内衬。如:「她衣服的内里缩水了,使得整件衣服看起来绉绉的。」
5.事情的内情或其中的缘故。如:「他明白这件事的经过和内里。」
《漢語大詞典》:省禁
(1).省减禁令。史记·平準书:“於是为 秦 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2).宫中。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吕产 、 吕禄 ﹞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
分類:宫中禁令
《漢語大詞典》:台禁(臺禁)
指宫中。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 虢国 居 宣阳坊 左, 国忠 在其南,自臺禁还,趣 虢国 第,郎官、御史白事者皆随以至。”
分類:宫中
《國語辭典》:中书(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宫中所藏的书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2.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3.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4.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5.宋代的政事堂。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國語辭典》:中书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韩愈《毛颖传》的虚构人物。毛颖居中山为蒙恬所擒,献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为中书令,与上亲狎,上呼之为「中书君」。见唐。韩愈《毛颖传》。后用来指毛笔。宋。苏轼〈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
《國語辭典》:凤凰(鳳凰)  拼音:fèng huáng
1.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为象徵祥瑞的鸟。也称为「丹鸟」、「火鸟」、「鶤鸡」。
2.县名。位于湖南省境之西,麻阳县西北,西南有凤凰山,旧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