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口腔黏膜  拼音:kǒu qiāng nián mò
覆盖口腔的黏膜层,包括咀嚼黏膜、内衬黏膜以及特化黏膜。
《国语辞典》:口腔癌  拼音:kǒu qiāng yán
病名。发生于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上皮性的癌瘤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前者占口腔癌百分之九十以上,计有唇癌、舌癌、口底癌、颊黏膜癌、齿龈癌、硬腭癌和软腭癌等。可用外科手术或放射线治疗。
《国语辞典》:口腔期  拼音:kǒu qiāng qí
由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所提出的心理学名词。佛洛依德以为口腔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中最原始的阶段。原始性欲集中在口腔部分,靠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若此时婴儿的口腔活动受到限制,长大后可能产生口腔性格,如悲观、依赖、退缩、猜忌、酗酒、贪吃等。
《國語辭典》:口腔  拼音:kǒu qiāng
消化道最前端的空腔。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口底等构成。内含有齿、舌、龈、唾液腺。
《國語辭典》:牙齿(牙齒)  拼音:yá chǐ
动物体的咀嚼器官,为固立于上下颚骨之齿槽突的硬组织突起物。牙齿的构造可分为硬组织形成的珐琅质、象牙质和牙骨质;以及包在硬组织中心而属于软组织的牙髓。
《國語辭典》:元音  拼音:yuán yīn
1.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者称为「元音」,可自成音。国音字母ㄚ、ㄛ、ㄜ、ㄝ等均属之。相对于辅音而言。
2.书名。明孙原理编,十二卷,元人诗的总集。
《國語辭典》:满口(滿口)  拼音:mǎn kǒu
1.塞满整个嘴巴。《三国演义》第二○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
2.不改说话内容,嘴巴尽说著。《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王书办满口应允,然后敝国翻译官,就告辞回店里去了。」《红楼梦》第七八回:「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麝香拿著。」
《国语辞典》:成阻  拼音:chéng zǔ
一种发音的动作。使发音器官发生接触或口腔形成某形式的共鸣器,藉以构成某种状态。如发〔p〕时,必先将口腔闭住,这种状态即是成阻。
《國語辭典》:齿舌(齒舌)  拼音:chǐ shé
1.一种软体动物的摄食器官。舌上生有细齿,以舐取、切割或磨碎食物。
2.口舌,比喻人的议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國語辭典》:穿鼻  拼音:chuān bí
1.在牛鼻间穿上绳子。比喻像牛一样受人牵引,不能自主。《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2.地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
《國語辭典》:牙关(牙關)  拼音:yá guān
上下牙齿咬合的部分。如:「咬紧牙关」。《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地方齐来捡看,只见小尼牙关紧闭。」《儒林外史》第三回:「说著,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
《高级汉语词典》:龈腭
牙床和腭。比喻事物的根底
《國語辭典》:洪音  拼音:hóng yīn
声韵学上指主要母音舌位较低、较后、口腔共鸣器空隙大的音。相对于细音而言。如宋、元等韵学家将一、二等韵视为洪音,把三、四等韵当做细音。
《漢語大詞典》:马牙(馬牙)
(1).即马牙硝。 唐 卢照邻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昔在 关西 太白山 下,一隐士多玄明膏,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二:“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参见“ 马牙硝 ”。
(2).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
《漢語大詞典》:马牙硝(馬牙硝)
亦作“ 马牙消 ”。 朴硝的一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 楚州 盐城 古盐仓下土中,又有一物,六稜,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彼方亦名太阴玄精。”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丹房镜源·诸消篇》有马牙消、朴消、芒消、缩砂、坑消五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朴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之异尔。”
分類:朴硝
《國語辭典》:体温(體溫)  拼音:tǐ wēn
1.身体的温度。人类正常的体温维持在摄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
2.身体温暖。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仲都冬裸而体温,夏裘而身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