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调(高調)  拼音:gāo diào
1.比喻理想甚高,虽动听而不切实际或难以实行的论调。如:「他喜欢唱高调,不切实际,所以一事无成。」
2.明朗、轻淡的色调。画面上灰、白部分占较多的比例而黑色较少。也称为「明调」。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节、韵律。《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淮南子。泛论》:「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漢語大詞典》:雌弦
弦乐器上较细的弦,音阶属高音部位。 唐 李商隐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蠧粉实雌絃,灯光冷如水。” 冯浩 笺注:“雌絃取独居之义,律固有雌雄。”
《國語辭典》:高胡  拼音:gāo hú
乐器名,擦弦乐器。高音二胡的简称。于西元一九二○年代由司徒梦岩及其学生吕文成创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外形像南胡,琴筒较细。声音清脆嘹亮,定音比南胡高出四度或五度,也称为「粤胡」。粤胡的演奏,琴筒夹于两膝之间,音色较为柔美。现代民族器乐合奏中,皆以高胡名之,多用于独奏与合奏。
《國語辭典》:音域  拼音:yīn yù
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高音到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国语辞典》:音部记号(音部记号)  拼音:yīn bù jì hào
音乐上用来表示乐谱高低的符号,通常有高音部记号、低音部记号、中音部记号三种。
《国语辞典》:高升调(高升调)  拼音:gāo shēng diào
语音上声调的一种类型。由中音升到高音,如国语第二声的念法。
《国语辞典》:女高音  拼音:nǚ gāo yīn
擅长唱高音的女性歌唱者。人声域中最高者,声域包含中间Do上方两个以上的八度音程,为四声部乐曲的最高声部。可按音色、演唱的敏捷度及技巧等分成戏剧、抒情及花腔女高音。如:「在歌剧中,女高音通常担任女主角。」
《国语辞典》:连结线(连结线)  拼音:lián jié xiàn
Tie
乐谱符号名。连结两个相同音高音符的弧线。也称为「结合线」。
《漢語大詞典》:高八度
声乐术语。指最高音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的嗓音高。《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0期:“他喊过多少高八度的口号,然而他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喜欢浮夸。”《文汇月刊》1985年第3期:“﹝妈妈﹞又以高八度的嗓门说:‘真正皇帝不急急太监!’”
《國語辭典》:传声筒(傳聲筒)  拼音:chuán shēng tǒng
1.扩大说话声音时所用的圆锥形筒。也称为「话筒」。
2.违背客观的立场,专为特定的对象作宣传。如:「新闻媒体追求客观、公正的报导,而不应沦为附和政权机构的传声筒。」
《漢語大詞典》:男高音
(1).高音的男声。按音色特点,可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 李凌 《音乐杂谈·杂谈歌唱家的音色》:“最近听了两位男高音歌者的演唱。”
(2).指男高音歌者。 李凌 《音乐杂谈·坐“冷板凳”》:“一个抒情男高音,每每回避一些戏剧性较重的东西;而一个戏剧性歌者,对淳朴的民歌或古典歌曲,感到头痛。”
《漢語大詞典》:配调
以音级转换的进行办法从较高音或从较低音逐步接近并折回到原调的非主要无和音的乐调——亦称“配音”
《漢語大詞典》:声域(聲域)
指人们嗓音所能发出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如:你的声域很宽,学唱歌是个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