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记取(記取)  拼音:jì qǔ
记得、记住。《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将颊上刺个雀儿,教记取所犯事头也。」
《國語辭典》:认得(認得)  拼音:rèn de
知道、认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些抢盐的姓甚名谁?平日认得不认得?」《红楼梦》第四一回:「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國語辭典》:认识(認識)  拼音: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漢語大詞典》:认取(認取)
(1).记住;记得。取,助词。 唐 吕岩 《步蟾宫》词:“坎离乾兑逢子午,须认取自家根祖。”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 宋 李清照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空梦 长安 ,认取 长安 道。”
(2).辨认,认得。取,助词。 清 唐甄 潜书·七十:“其本心虽未尝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认取;如珠投海,不可寻求。”
《國語辭典》:记忆(記憶)  拼音:jì yì
1.泛指心中所记、脑中所忆。如:「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已记忆模糊。」
2.指个体对于过往所经验或学习的事物,能加以回想或重现。从讯息处理的角度分析,记忆的历程包括编码、储存与提取历程;依上述历程之特性,记忆可区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又包括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例如:记得昨晚的生日宴会为陈述性记忆;知道如何骑脚踏车为程序性记忆。
《漢語大詞典》:记着(記着)
犹记得;记住。 唐 李商隐 《即日》诗:“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水浒传》第一○二回:“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笔生花》第二回:“倒亏你记着又来提了,难道就不怕汝嫂多心见怪么?” 孙犁 《秀露集·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通信》:“你以前来信,叫我注意你在《收穫》上发表的作品,我是记着的。”
《國語辭典》:不醒  拼音:bù xǐng
1.醒不过来、不清醒。如:「一睡不醒」。
2.不知、未曾。《太平广记。卷五○。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
《漢語大詞典》:记年(記年)
(1).编年记事。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2).记得年月。 宋 刘攽 《午睡》诗:“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 宋 张舜民 《自题画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 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漢語大詞典》:自识(自識)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國語辭典》:省得  拼音:shěng de
免除。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把一块石头压在上面,省得他浮起来。」也作「省的」。
《國語辭典》:忘记(忘記)  拼音:wàng jì
不记得。《红楼梦》第六三回:「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是个读书人,并不在这上头考究,所以有些规矩,大半忘记。」
《漢語大詞典》:记识(記識)
(1).记下;记住;记得。书·武成序“识其政事,作《武成》” 孔 传:“记识 殷 家政教善事以为法。”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宋 宋祁 《益州谢上表》:“伏念臣早蒙记识,得籍近严,惟知悉心事君,未尝枉道从众。” 清 陈维嵩 《仿长庆体次阮亭集中韵》:“记识 柔奴 面,纔扶阿母床。”
(2).指记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涓 ( 崔涓 )性俊逸,健於记识。”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顷闻 夏英公 就试过,适天大风吹试卷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过,是乃造物者故显其记识华迈之敏妙尔。”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童而读书,记识强敏,日数千言。”
(3).加标记。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即以此篋,封盖记识,掷 恒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记识。”
(4).指簿记。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主人为其费财也,召责之。其人初抵讳,因请主人覆视记识,曾无亏漏。”
《漢語大詞典》:记不真(記不真)
不能记得真切,印象模糊。 元 尹廷高 《庚子营又青旧业》诗之二:“足间红缕犹无恙,巷口斜阳记不真。” 明 汤式 《一枝花·赠妓明时秀》套曲:“记不真,咏不到,子除是再入 桃源 走一遭,恁时节不落分毫。”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可又记不真是头一天是当天,因此半夜里盼到天亮,还见不着个信儿。”
《國語辭典》:切记(切記)  拼音:qiè jì
1.切实牢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彼见我不与他敌,必不乱攻。切记不可交战!」
2.清晰记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大会莺脰湖,分韵作诗,我还切记得赵雪斋先生是分的八齐。」
《漢語大詞典》:记真(記真)
记得真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 鸿 命 石 前问逃人曰:‘尔识此人否?’逃人曰:‘此 石 之邻佑,我不甚记真也。’”
《漢語大詞典》:胸有邱壑
(1).谓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红楼梦第十七回:“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叶洮 字 金城 , 青浦 人。胸有邱壑, 畅春园 一树一石,皆其佈置。”
(2).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毕竟 戴大理 胸有邱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个缺,就葬送在他这几句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