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胸脯  拼音:xiōng pú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水浒传》第三回:「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据情理难容恕,论所为忒狠毒,忍不住我怒气夯胸脯。」
《漢語大詞典》:胸膺
即胸膛。文子·上义:“ 老子 曰:‘治人之道,其犹 造父 之御駟马也。齐辑之乎轡衔,正度之乎胸膺,内得於中心,外合乎马志。’”《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胸膺。”原注:“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膺者,胸前两旁高处也。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参见“ 胸膛 ”。
分類:胸膛
《國語辭典》:胸膛  拼音:xiōng táng
胸部。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满鼻凹清风,拍胸膛爽气。」
《國語辭典》:满腔(滿腔)  拼音:mǎn qiāng
心中充满。如:「他满腔热诚的为孤儿院募集衣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只为满腔怨抑事,一宵鬼话报心仇。」
《國語辭典》:心里(心裡)  拼音:xīn li
1.胸腔中。如:「他最近常常觉得胸口郁闷,心里发痛,所以请假去看医生。」
2.心中。指头脑中的思想或情绪。《儒林外史》第一回:「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文明小史》第五○回:「他心里恐怕黄抚台听见,又说他不行。」
《漢語大詞典》:填膺
充塞于胸膛。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孔子 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张释之 曰:‘ 秦 任刀笔小吏,陵迟至於 二世 ,天下土崩。’ 张汤 、 赵禹 , 汉 之惠吏, 太史公 序累置於酷部,而致土崩。孰与通於神明、令人填膺也!”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宋 刘过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词:“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 清 方苞 《弟椒涂》:“弟赴火兮如弦惊,叫天触地兮悲填膺。”
分類:充塞胸膛
《漢語大詞典》:膺门(膺門)
(1).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 李善 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 南朝 宋 徐咸 《相马书》作“胸堂欲开”。
(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唐 元稹 《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 膺 门偏拜 阮元瑜 。”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 膺 门。” 前蜀 贯休 《别卢使君》诗:“幸到 膺 门下,频蒙俸粟分。”
《國語辭典》:心口  拼音:xīn kǒu
1.胸部的中央。《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习举手一鎗,刺中东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
2.心与口,指心中想的与口里说的。如:「心口如一」、「心口不一」。
《漢語大詞典》:当胸(當胸)
(1).胸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窥鳞啄藻乍低昂,立定当胸流一矢。” 茅盾 《子夜》九:“他忽然又高兴起来,先将右手掌扁竖了摆在当胸。”
(2).对着胸膛。 茅盾 《子夜》四:“ 阿二 跑出来,当胸一撞, 曾沧海 就跌在地下。”
分類:当胸胸膛
《漢語大詞典》:胸胁
亦作“ 胸胁 ”。 胸膛至腋下。亦谓近旁,近侧。《素问·腹中论》:“有病胸脇支满者,妨於食。”管子·禁藏:“禁藏於胸胁之内,而祸避於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
《国语辞典》:愤气填膺(愤气填膺)  拼音:fèn qì tián yīng
膺,胸。愤气填膺,指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何物婢子,如此倔强,令人愤气填膺。」
《国语辞典》:挺起胸膛  拼音:tǐng qǐ xiōng táng
竖直腰干,突出胸膛,表示精神奋发。如:「他挺起胸膛,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国语辞典》:批胸  拼音:pī xiōng
对准胸膛。《水浒传》第一○回:「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也作「劈胸」。
分类:对准胸膛
《國語辭典》:悲愤填膺(悲憤填膺)  拼音:bēi fèn tián yīng
悲伤愤怒之情充塞心中。如:「当大家得知敌军的暴行后,人人悲愤填膺,同仇敌忾。」
《国语辞典》:搔耳捶胸  拼音:sāo ěr chuí xiōng
抓耳朵、捶胸膛。形容焦躁悔恨的模样。《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漢語大詞典》:吭臆
咽喉与胸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气填吭臆,忿而起,欲往寻 黄 。”
分類:咽喉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