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头(心頭)  拼音:xīn tóu
心里。唐。李山甫〈山中寄梁判官〉诗:「更无尘事心头起,还有诗情象外来。」《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时他四个眼花撩乱,也分不出老的、少的,但觉心头毕拍毕拍跳个不止。」
《國語辭典》:心坎  拼音:xīn kǎn
1.心窝、胸膛。《水浒传》第二回:「跳涧虎生嗔,丈八矛不离心坎刺。」
2.内心深处。《红楼梦》第六九回:「他现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儿上的人。」《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这几句话倒打入逢之母亲心坎里去。」
《國語辭典》:肺腑  拼音:fèi fǔ
1.五脏六腑。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2.比喻内心深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
3.比喻心腹。《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也作「肺府」、「肺附」。
《國語辭典》:扪心(捫心)  拼音:mén xīn
抚摸胸口。表示自思反省。如:「自己扪心自问,此事无愧于任何人,所以也就心中坦然。」
《國語辭典》:抚膺(撫膺)  拼音:fǔ yīng
抚胸,表示悲恨。晋。潘岳〈哀永逝文〉:「闻鸣鸡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唐。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國語辭典》:抚心(撫心)  拼音:fǔ xīn
抚胸以示悲恨。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國語辭典》:心口  拼音:xīn kǒu
1.胸部的中央。《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习举手一鎗,刺中东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
2.心与口,指心中想的与口里说的。如:「心口如一」、「心口不一」。
《國語辭典》:椎心  拼音:zhuī xīn
椎击胸口。形容极度的悲痛。如:「椎心刺骨」、「椎心之痛」。李陵 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國語辭典》:椎心泣血  拼音:zhuī xīn qì xiě
自捶胸脯,哭得眼中流出血来。形容哀痛到了极点。唐。李商隐 祭裴氏姊文:「不幸不佑,天实为之,椎心泣血,孰知所诉。」也作「泣血椎心」。
分類:悲痛
《國語辭典》:搏膺  拼音:bó yīng
搥胸、拍打著胸膛。表示愤怒。《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聊斋志异。卷三。谕鬼》:「跳踉而至,披发成群;踯躅以前,搏膺作厉。」
《国语辞典》:心汗  拼音:xīn hàn
中医上指胸口出汗特别多的症状。通常多因思虑太过,伤及心脾所致。
《國語辭典》:叶拱(葉拱)  拼音:yè gǒng
用两手拱拊其心为礼。《孔子家语。卷八。辩乐》:「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
《漢語大詞典》:捬膺
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宋书·傅亮传》:“瞻前轨之既覆,忘改辙於后乘。匪微物之足悼,悵永念而捬膺。”
《國語辭典》:三思台(三思臺)  拼音:sàn sī tái
胸膛、心窝。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关胜哥大杆刀劈碎天灵盖,徐宁哥点钢鎗搠透三思台。」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他他他,则待搯破我三思台。」
《漢語大詞典》:膝点心(膝點心)
膝盖接触胸口。描述山高路险,贴身攀登之状。 宋 范成大 《点心山》诗:“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霽,跬步便歷险,转盼已呀气。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國語辭典》:窝心脚(窩心腳)  拼音:wō xīn jiǎo
1.用脚向胸前踢。《红楼梦》第二○回:「为你这个不尊重,恨的你哥哥牙痒;不是我拦著,窝心脚把你的肠子窝出来呢!」
2.逗人开心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只说这小蛋蛋子可是来作窝心脚,那知这群爷们,被他这一打,这一骂,方才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