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与(心與)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漢語大詞典》:中外
(1).表里,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慤。” 孔晁 注:“表里如一。”
(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 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歷官中外。”
(4).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 之世,会 呼韩 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 中国 的主子。”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 《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7).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 《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復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 王堪 传,不諳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 , 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 《幽闲鼓吹》:“某与 贺 ( 李贺 )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於溷中矣!”
《漢語大詞典》:水火
(1).水与火。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东观汉记·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西游记》第二回:“就如那窰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2).借指烹饪。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海椒、鲁鼓、盐、蜀薑,剂水火而和调。”
(3).互不相容。喻势不两立。魏书·山伟传:“﹝ 山伟 ﹞与 綦儁 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明史·朱天麟传:“王知羣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庙。” 赵振 《说败》:“盖各私其私,絶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至互相残杀,互相水火,岂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对 王举人 深为不满,当面责备他两次,遂成水火,不相往来。”
(4).谓水深火热。比喻艰险的境地。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 苏轼 《学士院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徐兴安论将:“无如 英国公 ,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义,不能救民水火,别人凭什么要拥戴你?”
(5).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水浒传》第八四回:“ 石秀 説道:‘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浄手。’”《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众牢子到次早放众囚水火。”
(6).中医学指心与肾。针灸甲乙经·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於舌。”
(7).指马鼻两孔间的部位。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 汉 马援 《铜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两孔间。”
《漢語大詞典》:心肝
(1).心与肝。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须是活取心肝进呈。” 许杰 《惨雾》下:“就好像把自己的心肝割了出来。”
(2).指情思;心思。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忧来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宋 苏辙 《读旧诗一首》:“饱食餘暇尽日眠,安用琢句愁心肝。”
(3).喻真挚的情意。 唐 杜甫 《彭衙行》:“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朱自清 《论老实话》:“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
(4).良心;正义感。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曰:‘ 叔寳 全无心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白就表了奸诈。”
(5).喻最亲切、心爱的人。《晋书·刘曜载记》:“ 陇上 壮士有 陈安 ,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红楼梦第四十回:“ 寳玉 滚到 贾母 怀里, 贾母 笑的搂着叫‘心肝’。”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以后跟妈在一块儿,没有人会欺负你,我的心肝孩子。”
(6).喻精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又当大地之交通,万国之并会,薈东西诸哲之心肝精英而酣飫之。”
《漢語大詞典》:心眼
(1).心与眼。 南朝 梁 王僧孺 《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宋 苏辙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诗:“吾弟有儁才,见事心眼明。”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九:“你人小不会有人注意,路上见人嘴要巧,心眼灵活些。”
(2).谓有意做作以求人知。语本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 郭象 注:“有心於为德,非真德也。夫真德者,忽然自得而不知所以德也。率心为德犹之可耳,役心於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 唐 李德裕 《慎独论》:“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况为恶者乎?”
(3).指心计。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及至处下来,见他一味诚实,不辞劳,不自大,没一些心眼儿,没一分脾气……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转都爱他敬他。”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祥子 送的,看他多么有心眼!’ 虎妞 堵着爸爸的耳根子吹嘘。” 峻青 《海啸》第四章七:“咳!这些混蛋,真可恶,竟然使出这种黑心眼来了。”
(4).胸怀;度量。 唐 施肩吾 《登岘亭怀孟生》诗:“ 峴山 自高水自緑,后辈词人心眼俗。”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 小顺儿 的妈决定沉住了气,不去嫉妒老二作官。她的心眼儿向来是很大方的。”
(5).见识;观察力。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宋 邓椿 画继卷九:“ 元章 心眼高妙,而立论有过中处。”
(6).心意;心思。 宋 张先 《武陵春》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元 刘天迪 《齐天乐》词:“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反正两个心眼:穷人盼八路来,富人盼八路别来。”
(7).心底,内心。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一听,这话又正钻到心眼里来了。”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老人家打心眼里喜欢这粗壮的后生。”
(8).心地,存心。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你光打辕马,不是心眼太偏了吗?” 梁斌 《播火记》四:“模样尚在其次,要紧的是心眼好,脾气正直,将来能顶门过日子。”
(9).佛教语。谓心如眼,能洞察领悟诸法。《观无量寿经》:“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
《漢語大詞典》:心腹
(1).心与腹。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 之有 韩 ,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2).比喻要害部位。东观汉记·来歙传:“上以 畧阳嚣 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靖康 之祸,纵 元城 了翁 诸人在,亦了不得。 伯謨 曰:心腹溃了。”
(3).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后汉书·窦融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以 耿夔 、 任尚 等为爪牙, 邓叠 , 郭璜 为心腹。”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周瑜 、 陆公 、 鲁肃 、 吕蒙 之儔,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4).指机要重任。明史·冯胜传:“遂命 国用 典亲兵,委以心腹。”
(5).衷情,真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説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心膂
(1).心与脊骨。 晋 陆机 《五等论》:“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心自念,岂予死於是乎?为之踟蹰,心膂如割。”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奚但肠九迴,心膂成頽崩。”
(2).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入作心膂,出为爪牙。”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心膂连营,蓄雷霆於北落;股肱重镇,寄柱石於东门。” 明 夏完淳 《三国论》:“原夫 丰 配 去而 青 冀 衰, 葛 陆 尽而 吴 蜀 毙。兴替之兆,实由心膂。”
(3).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幼读儒书,兼通韜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臣愚以为朝廷於 袁世凯 等既寄以心膂,似宜尽去其牵掣。”
(4).心思与精力。 晋 张华 《劳还师歌》:“将士齐心膂,感义忘其私。”旧唐书·太宗纪下:“所以 屈突 、 尉迟 ,由仇敌而愿倾心膂。”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如朝廷未议解兵,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5).犹心怀。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不过豪侠使气,狂醉於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繫其心膂。”
《漢語大詞典》:心耳
(1).心与耳。泛指思维与感觉器官。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唐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诗:“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红楼梦第七七回:“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
(2).生理学名词。指心房上部圆锥形的突出物。
《漢語大詞典》:心口
(1).心与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恣此心口,众罪所集。”
(2).心头,心。 唐 张鷟 《游仙窟》:“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慇懃着心口。” 宋 周邦彦 《大有》词:“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心口把 朱 陈 相缔,犹未得赋于归。” 峻青 《海啸》序幕三:“他说不下去了,心口上像塞上了一块石头。”
(3).胸口,胸膛。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 严监生 ﹞就叫心口疼痛……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红楼梦第九八回:“那人説毕,袖中取出一石,向 寳玉 心口掷来。”
《漢語大詞典》:心理
(1).心中包含的情理;思想感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世人心理如是,安得不江河日下耶!” 杨沫 《花蕊》:“爱花、观花和欣赏音乐,这都和爱美的心理分不开。”
(2).我国古代哲学名词。谓心与理。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於后世者,正在於是。”
(3).心理学名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内心活动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心佛
(1).佛教语。心中之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众生心佛,还自教化众生。”
(2).佛教语。心与佛。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心佛不二门,如 大势至菩萨 説。”
《漢語大詞典》:气馁(氣餒)
(1).谓中气虚弱。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序:“吾病久气馁,不能无惧心也。”
(2).指失去信心与勇气。 吴玉章 《辛亥革命·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当我看到留日学生总会陷于瘫痪状态时,我毫不气馁,反而更加振作。”
《漢語大詞典》:忠能
(1).忠心与才能。旧题 汉 马融 忠经·守宰:“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
(2).忠诚能干。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荐 泰山 太守 李固 在郡忠能,徵 固 为将作大匠。”
(3).指忠诚能干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功成不处,乞骸告退,高选忠能,进以自代。”
《漢語大詞典》:情貌
(1).神情与面貌。荀子·礼论:“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 晋 陆机 《文赋》:“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明日復覩 圣刚 ,备述诸子情貌。”新唐书·武平一传:“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
(2).指内心与外表。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3).犹神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北齐书·魏兰根传:“是时 显祖 已失德,朝廷皆为之惧,而 愷 情貌坦然。”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虚字一方面是语句的结构成分,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语气、关系的成分。”
《漢語大詞典》:势子(勢子)
(1).架势,姿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听得这轰的一声,就很有几个抖了一抖,吐出舌头的,还有举起双手,做势子去挡的。”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五:“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漢語大詞典》:势力(勢力)
(1).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南史·谢庄传:“﹝ 庄 ﹞ 大明 元年,起为都官尚书。上时亲览朝政,虑权移臣下,以吏部尚书选举所由,欲轻其势力。”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 永昇 輒嘻笑捨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 老舍 《茶馆》第二幕:“一改 民国 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
(2).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北史·毛脩之传:“ 亮 既剧 蜀 ,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 蜀 人,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夜遣兵将渡江,晨扣巢穴,贼众初犹抗拒,既知势力不敌,遂束手自归。”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要不是三十六师留在上头保 榆林 ,就是看见野战军的势力大,缩回去了。”
(3).方言。犹派头,架子。 段荃法 《凌红蝶》:“那牛因为不渴,只用舌头舔了舔水,就抬起了头。 凤紫 斜一眼 红蝶 骂道:‘这畜生,坐坐月子,连水也不喝了,势力不小!’”
(4).犹势利。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想你们出家人,无非一味的势力,倘有现任乡绅到此游,你们就笑脸相迎礼数周。”参见“ 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