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罚(扑罰)
笞刑。后汉书·左雄传:“‘ 孝明皇帝 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復捶扑者。”
谓以鞭扑来惩罚。 周 代市刑之重者。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 郑玄 注:“扑,挞也。”
分類:笞刑惩罚
《國語辭典》:笞杖  拼音:chī zhàng
1.用杖抽打。《红楼梦》第一六回:「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2.笞刑用的木杖。《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分類:笞刑杖刑
《漢語大詞典》:箠令
笞刑之法。《汉书·刑法志》:“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箠令。”
分類:笞刑
《國語辭典》:板子  拼音:bǎn zi
1.硬质片状物的通称。如:「竹板子」、「木板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泰安的轿子像个圈椅一样,就是没有四条腿。底下一块板子,用四根绳子吊著,当个脚踏子。」
2.旧时拷打犯人或施行体罚用的木板或竹板。《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红楼梦》第五九回:「既这样,且撵他出去,告诉了林大娘,在角门外打他四十板子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折杖
刑法名。 宋 初定折杖制,规定各等流刑、徒刑、杖刑、笞刑责杖数,以及杖、笞的尺寸。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折杖宋史·刑法志一
《漢語大詞典》:笞罪
应受笞刑的罪行。汉书·刑法志:“当斩右止,乃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復有笞罪者,皆弃市。”
分類:笞刑罪行
《漢語大詞典》:笞法
施行笞刑的法规。汉书·景帝纪:“﹝ 景帝 ﹞詔有司减笞法,定箠令。”
《國語辭典》:大板  拼音:dà bǎn
清代一种刑具。《醒世姻缘传》第六○回:「没的是我打杀俺婆婆了?用著我戴大板,上木驴?」《镜花缘》第五一回:「四个偻儸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那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漢語大詞典》:木剑(木劍)
(1).木制的假剑。 汉 时朝服带剑, 晋 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及仓卒之际,又命左右取剑,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剑以进。”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木剑:“近世官府騶从所持假剑,以木为之,号曰木剑。”参阅晋书·舆服志宋史·仪卫志六
(2).笞刑刑具名。辽史·刑法志上:“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又有木剑、大棒、铁骨朶之法。木剑、木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辽史·刑法志上:“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
《漢語大詞典》:笞髡
笞刑与髡刑。亦泛指刑罚。 清 曹寅 《不寐》诗:“小人逐肥甘,动輒遭笞髡。”
《漢語大詞典》:吃板子
挨板子。指受笞刑。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一说,就‘伤雅’,会累得‘老爷’不便再雅,只好立刻还俗,赏吃板子,至少是给一种什么罪案的。”
分類:笞刑
《漢語大詞典》:棰令(箠令)
笞刑之法。《汉书·刑法志》:“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箠令。”
分類: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