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毛罽
毛毡。亦指毛毡制成的衣、靴。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 党项 ﹞有地三千餘里。无城邑而有室屋,以毛罽覆之。”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四:“岭上有积雪,行人皆服毛罽。”
分類:毛毡
《漢語大詞典》:旃席
毡席;毛毡。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匡床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輅輓船、登高絶流者之难也。”史记·货殖列传:“通邑大都……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
分類:毛毡
《漢語大詞典》:细旃(細旃)
细织之毛毡。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 颜师古 注:“旃与毡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著述·大学衍义:“盖深得修齐宗旨,故以此书日置细旃,非 宋理宗 务名比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细旃之所承,金匱之所藏,著於文史者,三千名而足。”
分類:毛毡
《國語辭典》:毡车(氈車)  拼音:zhān chē
以毛毡做车篷的车子。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喨,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三国演义》第八回:「允即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
分類:毛毡车子
《國語辭典》:毡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也称为「蒙古包」。
2.以兽毛或毛毡编制的袋子,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金瓶梅》第八回:「只见西门庆家小厮玳安,夹著毡包,骑著马,打妇人门首过。」《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著,一个抱著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漢語大詞典》:罽幕
亦作“ 罽幙 ”。 毛毡制的帐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破龙祠,焚罽幕,阬十角,梏閼氏,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分類:毛毡帐幕
《漢語大詞典》:蛮毡(蠻氈,蠻氊)
亦作“ 蛮氊 ”。我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的毛毡。 宋 苏轼 《郭纶》诗:“我当凭軾与寓目,看君飞矢射蛮氊。”一本作“ 蛮毡 ”。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蕃,以 大理 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毡。” 宋 陆游 《醉眠曲》:“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
《国语辞典》:毛毡(毛毡)  拼音:máo zhān
将毛纤维压缩而成的布。可分为压缩毛毡和针轧毛毡两大类,前者较精致,后者较粗糙。
《漢語大詞典》:赤罽
红色毛毡。后汉书·舆服志上:“朱兼樊缨,赤罽易茸。”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坚 常著赤罽幘,乃脱幘令亲近将 祖茂 著之。”晋书·舆服志:“长公主乘赤罽軿车,驾两马。”
分類:红色毛毡
《國語辭典》:毡毯(氈毯)  拼音:zhān tǎn
毡与毯的合称。唐。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软暖围毡毯,鎗摐束管弦。」
《漢語大詞典》:绿罽
绿色毛毡。比喻绿色草地。 宋 韩维 《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平铺老蘚柔可坐,谁藉緑罽遗不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其尤异者,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緑罽,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
《漢語大詞典》:旃衣
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西京杂记卷四:“脱羊裘而衣旃衣,以见 高祖 。”
分類:毛毡衣服
《漢語大詞典》:雨毡
同“雨氊”。
防雨用的毛毡。
分類:毛毡
《漢語大詞典》:罽车(罽車)
有毛毡帷幕的坐车。新唐书·石雄传:“旦登 振武 城望之,见罽车十餘乘,从者朱碧衣,谍者曰:‘公主帐也。’”
《漢語大詞典》:毡韦(氈韋)
指毛毡和皮革做的衣服。新唐书·吐蕃传上:“﹝ 吐蕃 ﹞衣率毡韦,以赭涂面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