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纸帐(紙帳)
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据 明 高濂 遵生八笺卷八记载,其制法为:“用藤皮茧纸缠於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宋 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 清 黄景仁 《二十夜》诗:“破窗蕉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漢語大詞典》:裁剪
亦作“ 裁剪 ”。
(1).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家织官纹锦饰,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褻衣,裁翦有乖仁恕。”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元 陈高 《种橦花》诗:“缉治入机杼,裁翦为衣裳。”
(2).引申为修剪。 唐 曹唐 《病马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四:“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3).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 唐 杜牧 《自遣》诗:“遇事知裁翦,操心识卷舒。”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诗之二:“漫山百卉无边幅,裁翦东风恐未匀。”
(4).特指写作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宋 秦观 《调笑令》词:“ 谢郎 巧思诗裁翦,能动芳怀幽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这不过是駢四儷六裁剪的工夫,只要字面工整富丽,那怕不接气也不要紧的,这更容易了。”
(5).比喻割裂拼凑。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 淮南 《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 墨 裁剪道法,説杂九流,义非一贯,小学支流,亦犹是矣。”
《漢語大詞典》:裁衣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嬾营饌,欲暖而惰裁衣也。”《水浒传》第二四回:“老身也前日央人看来,説道明日是个黄道好日。老身只道裁衣不用黄道日了,不记他。”
(2).即裁缝。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鬼交产蛇:“ 海盐 俞氏 ,有一僕善成衣,因名 杨裁衣 。”参见“ 裁缝 ”。
《漢語大詞典》:裁缝(裁縫)
裁剪缝缀衣服。周礼·天官·缝人“女工八十人” 汉 郑玄 注:“女工,女奴晓裁缝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侨装多闕絶,旅服少裁缝。” 宋 戴复古 《木兰花慢》词:“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袍子的款式裁缝得很好。”
做衣服的工匠。《水浒传》第二回:“次日,叫庄客寻个裁缝,自去县里买了三匹红锦,裁成三领锦袄子。”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六:“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翦缝缀之事,后遂以名其人。” 巴金 《家》二六:“我明天就叫裁缝来给你做两身好衣服。”
《漢語大詞典》:缝衣(縫衣)
(1).缝掖之衣。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缝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参见“ 缝掖 ”。
(2).缝制衣服。
《漢語大詞典》:缝掖(縫掖)
亦作“ 缝腋 ”。 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李贤 注:“礼记·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 郑玄 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 邕 , 鴈门 缝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传:“因言 復社 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馆蒙示和谢惠连秋怀诗走笔和之》:“安能学缝掖,巧黠各相半。”
《漢語大詞典》:蕉衫
用麻布缝制的衣衫。 唐 白居易 《东城晚归》诗:“晚入 东城 谁识我,短靴低帽白蕉衫。” 明 袁宏道 《柳浪杂咏》之二:“蕉衫乌角巾,半衲半村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袁香亭 ﹞《消夏杂咏》云:‘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衫尚觉多。’”
《漢語大詞典》:锦裘(錦裘)
用锦缝制的皮衣。 唐 高适 《部落曲》:“老将垂金甲,閼支著锦裘。”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宋史·王陶传:“ 愚 亟出解所衣锦裘,质钱买酒肉、薪炭。”
分類:缝制皮衣
《漢語大詞典》:紫罗囊(紫羅囊)
用紫罗缝制的香囊。一种佩饰。晋书·谢玄传:“ 玄 少好佩紫罗香囊, 安 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紫罗囊,指戏具。暇日方饮,戒其勿纵酒以旷时。” 清 陈维嵩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籤玳瑁装。”
《漢語大詞典》:袜材(襪材)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 与可 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请者,足相躡于其门。 与可 厌之,投诸地而駡曰:‘吾将以為袜!’……余为 徐州 , 与可 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 彭城 ,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后因以“袜材”戏指用以画竹的缣素。 明 李贽 《张陶亭逼除上山既还写竹赠诗故以酬之》诗:“袜材萃於是,抱脚而长鸣。” 清 张远 《题黄山山人墨竹》诗:“袜材挥尽世莫知,撑肠拄肚徒尔为。”
分類:画竹
《漢語大詞典》:毡包(氈包)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 蒙古 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绢衫毡包,极其华整。”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当下叫了两乘轿子,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着--一个抱着毡包--一直来到河下。”红楼梦第八七回:“ 雪雁 走去,将一包小毛衣裳抱来,打开毡包,给 黛玉 自拣。”
《漢語大詞典》:素带(素帶)
(1).即绅。白绢缝制的大带。束于腰间,一端下垂。古代天子、诸侯、大夫用素带。礼记·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辟。” 郑玄 注:“谓大带也。”礼记·玉藻:“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 郑玄 注:“而素带、终辟,谓诸侯也。”南齐书·舆服志:“素带广四寸,朱里,以朱緑裨饰其侧,要中以朱,垂以緑,垂三尺。”明会典·冠服一·皇帝冕服:“素带朱里青表,緑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2).引申指贵人服饰。 晋 陆机 《百年歌》之三:“辞家观国综典文,高冠素带焕翩纷。” 南朝 宋 鲍照 《放歌行》:“素带曳长飈,华缨结远埃。”
(3).白色的带子。服丧用。南齐书·礼志下:“当单衣白帢素带哭于中门外,每临輒入,与宫官同。”
《漢語大詞典》:缝线(縫線)
(1).缝纫拈线。周礼·天官·缝人:“缝人,掌王宫之缝线之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线,缕也。”
(2).缝制所用之线。
分類:缝制缝纫
《漢語大詞典》:缝补(縫補)
缝制修补。《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各决杖五下,又与三军将士缝补衣裳。”《水浒传》第十回:“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四》:“和那些生搬硬套外来语言、形式,或剪取他人的衣服,缝补成自己的装束……的人,大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马衣(馬衣)
(1).用粗毛布缝制的短衣,贱者所服。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衣褐” 汉 赵岐 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淮南子·览冥训》“短褐不完” 汉 高诱 注:“短褐,毛布。如今之马衣。”左传·定公八年“主人焚衝,或濡马褐以救之” 晋 杜预 注:“马褐,马衣。” 杨伯峻 注:“马褐, 汉 晋 人谓之马衣,即以粗麻布所製之短衣,贱者所服。”
(2).袍。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世俗以袍为马衣,製虽不同,而其名古。”
《漢語大詞典》:紫罗襕(紫羅襴)
(1).一种用紫色罗缎缝制的官服。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他则是寄着我这紫罗襴,放着我那黄金带。”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你穿的是紫罗襴,繫的是白玉带。”
(2).花名。《广群芳谱·花谱三二·紫罗襴》:“紫罗襴,草本,色紫翠如鹿葱花。秋深分本栽种,四月发花可爱。”
《漢語大詞典》:缝缀(縫綴)
缝制缀合。晋书·四夷传·倭国:“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又缝缀锦绣为鳧雁,致於水中。”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录书须粘叶:“初得 董子 《繁露》数卷,错乱颠倒,伏读岁餘,寻绎缀次,方稍完復,乃缝缀之弊也。”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