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病毒  拼音:bìng dú
1.一种极小的微生物。仅能由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由核糖核酸或去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鞘构成。自己没有生殖能力,只能在活寄主的细胞内增殖。
2.电脑病毒。参见「电脑病毒」条。
《國語辭典》:大疮(大瘡)  拼音:dà chuāng
梅毒、软性下疳等性病,在身体表面形成的溃疡。
《漢語大詞典》:毒疮(毒瘡)
(1).恶性疮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羊哀狗宝:“吾乡一小民家,屠一狗,腹中有白石三块,如栗同胞,破之可千叶,入药可治毒疮。”
(2).特指梅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恰好这几天 李福 在外面打野鷄,身上弄了些毒疮,行走不便。”
《漢語大詞典》:霉毒(黴毒)
即杨梅疮。性病的一种。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王百穀》:“时 汪太涵 介弟 仲俺 道贯 ,偕兄至 吴 ,亦效其( 周幼海 )体作《赠百穀》诗:‘身上杨梅疮作果,眼中萝卜翳为花。’时 王 正患霉毒徧体,而其目微带障,故云然。”
(1).即梅毒。花柳病。详“ 梅毒 ”。
(2).大腿间的湿疹。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通俗文》:‘凡物伤溼曰溦。’今通语也。尔雅:‘骭疡为微。’微即霉。溦,伤溼生疡也。今人犹谓胯閒生疡曰霉毒。此创疡之殊名也。”
《國語辭典》:梅毒  拼音:méi dú
病名。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潜伏期约三星期。症状是先在局部(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第二期则产生全身性红疹,第三期则造成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漢語大詞典》:棉花疮(棉花瘡)
即梅毒。 清 李渔 《意中缘·奸囮》:“﹝ 黄天监 ﹞当初原是富家子弟,只因嫖兴太高,惹了一身棉花疮。”参阅 明 陈实功 《外科正宗·杨梅疮总论》。参见“ 梅毒 ”。
分類:梅毒
《國語辭典》:梅毒  拼音:méi dú
病名。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潜伏期约三星期。症状是先在局部(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第二期则产生全身性红疹,第三期则造成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國語辭典》:开天窗(開天窗)  拼音:kāi tiān chuāng
1.在屋顶上开窗户。《清稗类钞。风俗类》:「巨索两道,木板为门,四面不透风,其颠开天窗,以泄炊烟,周围可四丈馀。」
2.原指报纸新闻、戏剧节目因遭删除或赶拍不及等原因,而导致部分无法刊出或播映。今泛指一般事情无法如期公开或交付成果。如:「为了避免直播球赛开天窗,主办单位已拟定各种因应措施。」「这个月的进度大幅落后,恐怕会开天窗,无法如期交货。」
3.没钱。如:「这些钱花完,我的荷包也就开天窗了。」
4.开花帐,经手钱财而假造帐目私吞。《隋史遗文》第四三回:「那无赖秀才,还思就科敛中开天窗。」《七修类稿。卷四九。奇谑类》:「今之歛人财而为首者剋减其物。谚谓『开天窗』。」
5.谑称鼻部溃烂的梅毒患者。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國語辭典》:性病  拼音:xìng bìng
由性接触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梅毒、淋病、软性下疳、腹股沟肉芽肿等。也称为「花柳病」。
《国语辞典》:九一四  拼音:jiǔ yī sì
一种过去用于治疗梅毒的药品。呈黄色粉末状,无臭或带微臭味,容易氧化变色。九一四为六○六之改良品。
《國語辭典》:肝炎  拼音:gān yán
病名。肝脏受到滤过性病毒的感染或某些化学物的刺激所引起的炎症。
《國語辭典》:鞍鼻  拼音:ān bí
鼻梁中间凹陷的畸形现象,多由鼻部外伤、梅毒、结核等引起。
《國語辭典》:梅毒  拼音:méi dú
病名。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潜伏期约三星期。症状是先在局部(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第二期则产生全身性红疹,第三期则造成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