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腿股
大腿。《水浒传》第四三回:“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 李逵 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
分類:大腿
《漢語大詞典》:股肱
(1).大腿和胳膊。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孔 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国 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 梁山泊 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
(2).比喻左右辅佐之臣。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
(3).辅佐;捍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 周公 、 大公 股肱 周 室,夹辅 成王 。”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 武帝 ,股肱 汉国 。”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
(4).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中牟 ,三国之股肱, 邯郸 之肩髀。”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 河 关 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 常州府 及 宜兴 、 广德 、 寧国 、 镇江 等处,正是 金陵 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 清 叶士宽 《上党》诗:“三辅真肩脊, 河东 旧股肱。”
《漢語大詞典》:髀肉
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復生”的简缩。 唐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鞍马怜髀肉,簪缨视鬢毛。”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尚有眼光牛背上,不消髀肉马蹄间。”
分類:大腿
《漢語大詞典》:股栗(股慄)
亦作“ 股慄 ”。大腿发抖。形容恐惧之甚。史记·酷吏列传:“﹝ 郅都 ﹞至则族灭 瞷氏 首恶,餘皆股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髀脚战摇也。”后汉书·窦融传:“畔臣见之,当股慄慙愧。” 宋 苏轼 《答王定国》诗:“人言 魏勃 勇,股栗向小儿。”《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飞 乃厉声大喝曰:‘我乃 燕 人 张翼德 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 军闻之,尽皆股慄。”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时移境换迭相望,心空股栗神魂迁。”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 周大 欲动, 秦二 畏缩而股慄。”
《漢語大詞典》:刲股
割大腿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新唐书·孝友传序:“ 唐 时 陈藏器 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进。”新唐书·乌重胤传:“﹝ 乌重胤 ﹞既殁,士二十餘人刲股以祭。” 明 宋濂 《瞿员外墓志铭》:“今府君不自有身,唯欲其亲之安,刲股愈疾固人之所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酒酣袒身相示,自战创班班外,为亲刲股痕七;左股四,右股三。”
《漢語大詞典》:股掌
(1).大腿与手掌。国语·吴语:“大夫 种 勇而善谋,将还玩 吴国 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袁绍 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絶其哺乳,立可饿杀。” 清 姚士陛 《诸葛铜鼓》诗:“人言 孟获 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 邹韬奋 《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在事实上, 汪逆 到了今日,已完全在 日 寇包围之中,被 日 寇玩之于股掌之上。”
(2).犹股肱。比喻辅佐君主。战国策·魏策二:“ 需 ,寡人之股掌之臣也。”
《漢語大詞典》:髋髀(髖髀)
(1).胯骨与股骨。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则斧。” 颜师古 注:“髀,股骨也。髖,髀上也。言其骨大,故须斤斧也。髖音宽。髀音陛。又音必尔反。”亦指臀部与大腿。
(2).比喻互相勾结、势力强大的诸侯王。语出汉书·贾谊传:“今诸侯王皆众髖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唐 李德裕 《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为不迁庙状》:“自 天宝 以后,兵宿中原,强侯缔交,髖髀甚众。” 宋 司马光 《和钱学士呈邵兴宗》:“蒹葭自幸犹依玉,髖髀何能学奏刀。”
《漢語大詞典》:伏兔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漢語大詞典》:血海
(1).血汇成的海。形容杀人极多的惨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蒲城 里岂辨箇后巷前街,变做尸山血海。”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巴金 《旅途随笔·一个回忆》:“我要那血海怒吼起来把那些侵略者淹没掉。”参见“ 血海尸山 ”。
(2).形容事情的后果严重或关系重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水浒传》第十八回:“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係来报与我们!”
(3).中医学名词。四海之一,指人身血液汇聚之处。灵枢经·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穀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4).中医学名词。或谓奇经脉中的冲脉。《素问·上古天真论》“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唐 王冰 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5).中医学名词。或谓肝脏。《素问·五藏生成论》“故人卧血归于肝” 唐 王冰 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6).中医学名词。经穴名。位于大腿内侧,离膑骨一寸处的陷窝中。《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脾经分寸歌》:“血海膝臏上内廉。”
(7).佛教语。比喻地狱中的惨境。《毘奈耶杂事》三七:“令我今者,枯竭血海,超越骨山,闭恶趣门,开湼槃路,置人天道。”
《漢語大詞典》:血海尸山(血海屍山)
血流成海,尸积如山。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明 无名氏 《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说岳全传》第七七回:“緑草黄沙地,忽变做血海尸山;青风白日天,霎时间云愁雾惨。”
《漢語大詞典》:髀髋(髀髖)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语本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则斧。” 清 陈文述 《哀冻死者》诗:“赤足露肩髆,瘦骨支髀髖。”
(2).谓解剖、肢解。 唐 柳宗元 《天对》:“奋力屠国,以髀髖厥 商 。”
《漢語大詞典》:白肉
(1).大腿内侧的肉。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郑玄 注:“白肉,股里肉。” 孔颖达 疏:“云‘白肉股里肉’者,以股里白,故谓之白肉,非谓肉色白也。”
(2). 宋 代肉食品。指砧压去油之肉。亦泛指熟猪肉。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食店:“又有误名之者,如呼熟肉为白肉是也,盖白肉别是砧压去油者。”
(3).白净的肌肤。 沈从文 《阿金》:“说起这妇人, 阿金 管事就仿佛挨到了妇人的白肉,或亲着了妇人的脸,有说不出的兴奋快活。”
《漢語大詞典》:股骨
大腿里的骨头,是全身最长的骨,约等于身长的四分之一,上端跟髋骨相连,下端跟胫骨相连。
《漢語大詞典》:大腿
(1).人下肢从臀部到膝盖的一段,也叫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九:“她把心里想的这一番意思告诉了 朱瑞芳 , 朱瑞芳 拍着自己的大腿说:‘你说得对呀。’”
(2).泛指其他动物的相似部位。
《漢語大詞典》:股弁
大腿发抖。形容惊惧之甚。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晨将至市论杀之,先所桉者死,吏皆股弁。” 颜师古 注:“股战若弁。弁,谓抚手也。” 严复 《救亡决论》:“每逢春秋两闈,其闈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
《漢語大詞典》:剔股
剜取大腿上的肉。古代以割股疗亲为至孝。 唐 韩愈 《鄠人对》:“彼自剔股以奉母疾瘳。” 宋 苏辙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 肄 剔股以具膳。”参见“ 割股 ”。
《漢語大詞典》:割股
旧有自割股肉以供君亲食用之说,古人认为是大忠大孝的表现。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新五代史·杂传·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清 顾炎武 《灵石县东北晋介子推祠》诗:“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医学发达了,也不必尝秽、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