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宁神(寧神)  拼音:níng shén
使心神安宁。汉。扬雄〈法言序〉:「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之欢心。」
《國語辭典》:归神(歸神)  拼音:guī shén
谓人去世。《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分類:凝神养心
《漢語大詞典》:注神
凝神。 明 李贽 《王龙谿先生告文》:“虽生也晚,居非近,其所为凝眸而注神,倾心而悚听者,独先生尔矣。” 许地山 《人非人》:“我正注神听着,她已大踏步走近门前。”《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 柳茂槐 注神一看,内中有一缸小金鱼果然染上白皮病。”
分類:凝神
《國語辭典》:孜孜  拼音:zī zī
1.勤勉不懈。《书经。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
2.不停、不歇。《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3.仔细。宋。柳永 十二时。晚晴初词:「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觑定。」也作「咨咨」。
4.温婉、柔顺。宋。欧阳修〈惜芳年。因倚兰台翠云亸〉词:「睡未足,双眉尚锁,潜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宋元戏文辑佚。许盼盼燕子楼》:「自来举止孜孜地,那更好模好样,一捻儿身己。」
5.拟声词。形容鸟鸣声。唐。白居易〈燕示刘叟〉诗:「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漢語大詞典》:伫听(佇聽)
谓凝神倾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小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 小荣 ’,其声娇细。方佇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 宋之的 《草地颂歌》二:“你渴望追逐翻飞的蝴蝶,佇听鸟儿的啁啾。”
分類:凝神倾听
《漢語大詞典》:销凝(銷凝)
销魂凝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佳景,顿觉销凝,惹成愁绪。” 宋 张炎 《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词:“黯销凝 铜雀 深深,忍把 小乔 轻误。” 元 赵善庆 《水仙子·客乡秋夜》曲:“捱长宵,何处销凝?” 清 龚自珍 《台城路·送姚怡云之江南》词:“瘦砚敲霜,古笺啼月,真箇销凝无主。”
分類:销魂凝神
《漢語大詞典》:栖神(棲神)
亦作“栖神”。
(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漢語大詞典》:消凝
销魂,凝神。谓因伤感而出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宋 徐介 《耒阳杜工部祠堂》诗:“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頽垣。”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
《漢語大詞典》:痴立(癡立)
亦作“痴立”。 凝神站立;呆立。 应修人 《落花》诗之二:“石畔水涯是我家,柳荫痴立爱春华。” 何其芳 《梦中道路》:“我痴立了一会儿。”
分類:凝神站立
《漢語大詞典》:敛神(斂神)
凝神,使心神安定。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宝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
《漢語大詞典》:存息
(1).谓凝神静虑,做内心反省的功夫。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人汩汩地过了日月,不曾存息,不曾实现此体段,如何会有用力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常存息,寸心天地皆归,壶里乾坤只自知。”
(2).存款利息的省称。
《漢語大詞典》:敛目(斂目)
闭目。凝神回想貌。 宋 惠洪 《石台夜坐》诗之二:“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
《漢語大詞典》:玄凝
凝神默想。 晋 王该 《日烛》:“理感自然,冥对玄凝,福兮谁造!祸兮孰兴!”
分類:凝神
《漢語大詞典》:停凝
(1).静止凝神。
(2).停留。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她的深陷的眼睛涌出两颗泪珠,停凝在眼角上。”
《漢語大詞典》:瞑视(瞑視)
凝神注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奴子 刘琪 畜一牛一犬。牛见犬輒触,犬见牛輒噬……后繫至两处,牛或闻犬声,皆昂首瞑视。”
分類:凝神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