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浅(浮淺)  拼音:fú qiǎn
浅薄而不够深入。《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赞曰》:「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
《國語辭典》:清浅(清淺)  拼音:qīng qiǎn
1.水流清澄而不深。《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2.清楚浅白。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宋豫章太守谢瞻宋仆射谢混宋太尉袁淑宋徵君王微宋征虏将军王僧达》:「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3.代指银河。唐。李白。游泰山诗六首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唐。孟郊 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國語辭典》:不大  拼音:bù dà
不十分、不完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过了三、四个月,看见公子们做的会文,心里不大欢喜。」
《國語辭典》:不熟  拼音:bù shú
1.没煮熟。如:「锅里的肉还不熟呢!」
2.记得不详确。如:「背不熟,就小心挨揍!」
3.不相识。如:「我跟他不熟,所以不知他的底细。」
《漢語大詞典》:浅浅(淺淺)
(1).水不深貌。 宋 梅尧臣 《和资政湖亭杂咏·稻畦》:“浅浅碧水平,青青稻苗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诗之三:“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
(2).浅短;低矮。 唐 温庭筠 《春野行》:“草浅浅,春如翦。”《再生缘》第二一回:“檐草春生青浅浅,瓶花吐艷媚娟娟。”
(3).微微;淡淡。 唐 方干 《牡丹》诗:“花分浅浅臙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诗之二:“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劳敷浅浅红。” 元 吴龙翰 《草堂》诗:“苍烟落日草堂深,浅浅寒侵白玉簪。”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 永生 浅浅一笑,‘我不算一个?’”
(4).细小;微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冒宠尸禄,无补国家;噤默不言,致危宗社。其罪岂浅浅哉!”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一辈无赖不得羣起而误国,其为天下国家之福,岂浅浅哉!”明史·叶伯巨传:“故必有罪疑惟轻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非可以浅浅期也。”
(5).浅薄,肤浅。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刘琢 伯成 , 中山 人……作诗甚工。有云:‘ 吴 蚕丝就方成茧, 楚 柳绵飞又作萍。’非浅浅者所能道也。”
《國語辭典》:交疏  拼音:jiāo shū
1.交情淡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
2.窗上交错雕刻的花格子。《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国语辞典》:淡交  拼音:dàn jiāo
交往不深。《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你同他是个淡交,我同他是深交,眼睁睁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来,这就不成个朋友了。」
分类:交往不深
《國語辭典》:浅近(淺近)  拼音:qiǎn jìn
1.浅白明显,不深奥。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红楼梦》第二回:「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2.不幽深,不隐密。《宋书。卷九一。孝义传。张进之传》:「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3.浅薄鄙陋。《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臣闻少师乃浅近之徒,以谀得宠。」
《漢語大詞典》:泛然(汎然)
亦作“泛然”。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國語辭典》:皮相  拼音:pí xiàng
1.粗浅表面的观察。《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2.肤浅而不深入。如:「皮相之谈」、「皮相之见」、「皮相的批评」。
3.外表、表面。如:「看人不能只看皮相的美丑,而应深入观察他内心的善恶。」
《國語辭典》:肤受(膚受)  拼音:fū shòu
1.亲身感受。《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魏书。卷一○五。天象志四》:「夫肤受之微不可不察,亦自我天视而降鉴焉。」
2.浅薄而不深切。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清。唐仲冕〈芳录山人诗录序〉:「其天资学力有大过人者,非肤受反傅,片接寸附者所可几及。」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愬(膚受之愬)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邢昺 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朱熹 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汉书·谷永传:“﹝将军﹞不听浸润之譖,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 注:“肤受,谓初入皮肤至骨髓,言其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 包龙图 ,况且又不懂 中国 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亦作“ 肤受之诉 ”、“ 肤受之言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见前太尉西曹掾 蒋遵 ,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錮,世以是为严。”后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肤受之诉不行於君,巧言之诬不起於人矣。”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听,肤受之诉斯絶。”亦省作“ 肤受 ”。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 刘毅 一遇宽容, 任 和 两遭肤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初, 多逊 与 赵韩王 睚眦, 太宗 践祚,每召对即倾之,上以肤受,颇惑之。”
《國語辭典》:漂浮  拼音:piāo fú
飘荡浮流。如:「那艘小船漂浮在汪洋大海中。」也作「飘浮」。
《國語辭典》:有点(有點)  拼音:yǒu diǎn
表示数量很少或程度不深。《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不看你刚才还有点怕惧儿,不敢撒谎,我把你的腿不给你砸折了呢。」《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但是閒居乡里,又不甘心;家下纵还有点积蓄,是用得尽的。」
《國語辭典》:粗浅(粗淺)  拼音:cū qiǎn
浅易、不深奥。《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此尚是粗浅的比方,不甚的确。」《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又亏得结交了一位学堂出身的张秀才,拾得些粗浅的格致旧说,晓得了几个新名词,才能不露马脚。」
《漢語大詞典》:轻浅(輕淺)
(1).不高,低浅。 宋 苏辙 《论堂除太宽札子》:“ 张淳 、 陈元直 二人率皆资望轻浅,政绩未闻。”
(2).轻浮浅薄。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荆 扬 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吴元可 《采桑子》:‘一样东风两样吹’,轻浅语,自是 元 人手笔。”
(3).声音轻而浮泛。 隋 陆法言 《〈切韵〉序》:“ 吴 楚 则时伤轻浅, 燕 越 则多伤重浊, 秦 陇 则去声为入, 梁 益 则平声似去。”
(4).浅淡,不深浓。 姚雪垠 《长夜》二:“那大褂只搭到他膝盖下边,颜色又过于轻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