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淡淡
(1).形容颜色浅淡。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徐铉 《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宋 陆游 《泛舟至东村》诗:“颼颼风渐冷,淡淡月初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
(2).轻淡,微弱。 宋 晏殊 《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曹禺 《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
(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 粲 ,淡淡然亦復不改常。” 宋 陆游 《筑舍》诗:“与人元淡淡,不是故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裡,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红楼梦第五五回:“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 赵姨娘 那老东西閙的,心里却是和 宝玉 一样呢。”
(4).不经意,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 臺﹞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巴金 《春》一:“‘不见得,说不定就讲五爸五婶吵架的事。’ 觉民 淡淡地说了一句。”
(5).同“ 澹澹 ”。水波动貌。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緑池汎淡淡,青柳何依依。”南齐书·乐志三:“《碣石辞》: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嶋竦峙。”
水流平满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李善 注:“淡,以冉切,安流平满貌。”
隐隐约约。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漢語大詞典》:泛滥(汎濫)
亦作“氾滥”。亦作“泛滥”。
(1).大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史记·河渠书:“为我谓 河伯 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宋 叶适 《题蔡君进书后》:“巨潦汎滥,流荡漂溺,至以滔天灭木为患。”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天在旋转着,地在震荡着,洪水泛滥着。”
(2).比喻不好的事物如大水漫溢,到处都是。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其实,近一两年来,杂文集的出版,数量并不及诗歌,更其赶不上小说,慨叹于杂文的泛滥,还是一种胡说八道。”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艾芜 《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会泛滥起来。”
(3).波动;波动貌。《楚辞·九章·哀郢》:“凌 阳侯 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唐 沈佺期 《入卫作》诗:“緑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这个愿望,泛滥在她心海里已不止一天了。”
(4).浮游于水上。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鋭摧矜,凝氾滥兮。” 王逸 注:“氾滥,犹沉浮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鸥双双以赴水,鷺轩轩而归田。赴水兮汎滥,归田兮翱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鼓棹清流,随波泛滥。”
(5).谓博览而沉浸其中。 南朝 梁 萧统 《与何胤书》:“﹝余﹞每纘閲六经,汎滥百氏,研寻物理,顾略清言。” 宋 苏轼 《策总叙》:“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清 钱谦益 《祖逢阳赠浙江布政使司制》:“学问渊源乎经术,文辞氾滥于百家。” 王棻 《与友人书》:“其为诗也,导源於《风》《雅》,游泳乎《离骚》,浸淫乎 汉 魏 ,汎滥於六朝。”
(6).广博;广泛。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汎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宋 苏轼 《复改科赋》:“彼文辞泛滥也,无所统纪;此声律切当也,有所指归;巧拙由一字之可见,美恶混千人而莫违。”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史:“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以矜奇炫博,泛滥及之。”
(7).指泛泛;笼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不得曰志,然泛滥言之,则志亦包铭,而其为式,或志与铭并用,或用其一而已足,此又古今之变也。”
(8).广泛流行、扩散。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 元 初法度犹明,尚有所惮,未至於汎滥。”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类书之作,昉於六朝,盛於 唐 而氾滥於 宋 。”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承 嘉靖 末 苏 曾 氾滥之餘…… 顾涇阳 先生独以博大宏通之才,竪大义,析微言,屹然岳立。”
(9).浮泛,不切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张守节 正义:“汎滥,浮辞也。”北史·裴叔义传:“﹝ 景融 ﹞虽才不称学,而缉缀无倦,文词汎滥,理会处寡。”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臣不敢汎滥条奏,苟应故常。”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管子申韩六韬》:“独儒家者流,汎滥而靡所适从。” 清 黄宗羲 《〈明文案〉序下》:“ 纬真 之文汎滥中尚有可裁。”
(10).随便,漫不经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我等今来者直寻有道者耳,非浮游无著泛滥而行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若是泛滥看过,今次又见是好,明次又见是好,终是无功夫不得力。”
(11).洋溢;充溢。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 吴天宝 的脸又红又亮,也泛滥着生命的光彩。” 艾青 《向太阳》诗之七:“太阳的光,泛滥在街上。”
《漢語大詞典》:戏论(戲論)
(1).漫不经心的言论。 晋 左思 《蜀都赋》:“ 三蜀 之豪,时来时往;养交都邑,结儔附党;剧谈戏论,扼腕抵掌。”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戏论摛多韵,谈虚遍九垓。”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七:“逐句求义者见《传》云‘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必疑谓无所忿懥而后得其正。如此戏论, 朱子 亦既破之矣,以其显为悖谬也。”
(2).佛教语。谓非理、无义的言论。百喻经·父取儿耳璫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谈笑语言,曾无戏论。” 清 李贽 《观音问·与澄然》:“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慎莫草草作语言戏论,反成大罪过也!” 清 恽敬 《与报国寺沙门无垢书》:“大师勿笑 惲子居 傍葛藤树为戏论也。”
《漢語大詞典》:泛然(汎然)
亦作“泛然”。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漢語大詞典》:轻心(輕心)
(1).轻率,漫不经心。汉书·广陵厉王胥传:“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 黄远庸 《大势》二:“若令此内阁以政客之轻心而推翻,或以黑幕之朋党之争而打倒,则清流将无立足之地。而政治开明之望,将日微以希。”
(2).清心,寡欲之心。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轻心俯泬寥,高举凌斗柄。”
《漢語大詞典》:不够
马马虎虎,漫不经心地。例如:对孩子们关心不够。
供不应求的;不足需要的。例如:经费不够而推迟修建。
表明或表示缺乏技能或才能。例如:他对人的心理的探讨和他对人物的创造是不够的。
《漢語大詞典》:漫不加意
犹漫不经心。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至七年春,今上大婚礼成,藩邸殿宇,及陈设器具,俱涂饰草率,皆 李永贞 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分類:漫不经心
《漢語大詞典》:漫不经意(漫不經意)
犹漫不经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瓦特·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 赵玉林 一边走,一边说,漫不经意地就走回来了。”
分類:漫不经心
《漢語大詞典》:漫不经心(漫不經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明 任三宅 《复耆民汪源论设塘长书》:“连年修西北二塘,责重塘长而空名应役,漫不经心,以致渐成大患,愈难捍御。”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説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杨朔 《蓬莱仙境》:“老姐姐漫不经心一笑说:‘是不错嘛,你要什么有什么。’”
《漢語大詞典》:熟视无睹(熟視無覩)
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 《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覩 泰山 之形。”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覩也。”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点,论国事者皆熟视无覩焉。”亦作“ 熟视无睹 ”。 郭沫若 《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漢語大詞典》:淡而不厌(淡而不厭)
(1).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 章炳麟 《辨诗》:“淡而不厌者 陶潜 ,则 王维 可废也。”
(2).犹漫不经心。 老舍 《骆驼祥子》一:“车口上的几辆车没有人答碴儿,大家有的看着那两辆车淡而不厌的微笑,有的叼着小烟袋坐着,连头也不抬。”
《漢語大詞典》:说话答礼儿(説話答禮兒)
漫不经心的闲谈。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一:“两个人说话答礼儿的怪亲热,不知不觉的就一齐来到五号。”
《漢語大詞典》:末略
漫不经心貌。梁书·夏侯详传:“ 齐明帝 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 详 及乡人 裴叔业 日夜与语, 详 輒末略不酬。帝以问 叔业 , 叔业 告 详 , 详 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分類:漫不经心